• 21阅读
  • 0回复

国家与公司利益谁为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1-31

    【《亚洲华尔街日报》1月24日文章】题:日本面临海外投资过度后遗症
    日元偏软,传统智慧认为,日本的出口商这回可以松口气了,但长期而言,日本经济将积重难返,面临更多难解之结。至少有例证可以说明,日本决策者正面临日本本身成功产生出来的一种挑战。
    鉴于国内生产线成本提高,日本公司不断将制造业生产移往海外,其中尤以电子工业为甚。为填补制造业外移的空缺,日本目前须鼓励和扶持服务行业,尤其扶持诸如多媒体及软件等新业务的中小型公司。与美国在类似情况下的做法相比较,日本对低成本海外竞争的回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美国的电子产品、摩托车、手表及其他产品的厂商不敌日本对手,它们只是在日本产品上贴上自己的牌子,就供应给它们在美国的分销系统,日本供应商因之迅速地获得美国市场对其产品及牌子的认识,从而在美国市场取得支配性的占有率。
    现在,一度困扰美国厂商的高薪问题已摆在日本厂商面前,不出所料,进口日本的制造业产品来势汹汹。在1985至1992年期间,制造业进口总值占日本货品总值的比例,从1/4增至1/2;以进口额计算,同期增幅为七成,大部分来自其他亚洲国家。
    日本公司将其制造业生产能力往亚洲新兴市场出口,“日本制造”的标签换作“日本在亚洲制造”。
    反观美国,大多数美国公司仅将亚洲视作出口市场,它们毋须应付出口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更有挑战性任务,是短期内不费大气力就有收成的途径。而扩大在亚洲的生产能力就要雇用并培训当地员工,设厂、建分销网、培养推销队伍,并不断分析当地市场。这些额外的投资和努力不仅带来公司盈利,还会长期令其国际竞争力得益。
    明乎此,当知日本公司己成为当今亚洲最大的投资者,并在亚洲地区发展中起举足轻重作用。马来西亚逾4%的国民生产总值,就源自松下电子公司的投资生产。在1993年,远超逾五成的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是投往亚洲其他国家的。况且,日本公司将它在亚洲的投资侧重于创立、控制和开拓市场方面,在汽车制造、零售及银行部门至为明显。丰田、日产、三菱和本田等汽车厂家已在东南亚建成跨国制造厂统一系统。
    通过协助亚洲国家发展车厂,日本汽车厂家已在许多亚洲国家取得九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而美国汽车厂家的汽车及零部件的市场占有率则极为有限。
    日本落后于美国之处是,日本未能利用在海外的成功,如美国兴盛的服务业一样去搞活经济。日本决策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日本公司投资亚洲,却不投资本国。且举一例,日本公司在海外生产的彩色电视机,是在国内生产的两倍,逾1/3的日本车在海外制造,无怪乎日本日益面临劳力过剩和劳动力利用不足的影响。日本的失业率已达至42年来的新高3.4%。
    日本的国民经济有必要扶持服务业经济,另一方面,日本公司却热中于向亚洲其他国家扩展,这两大趋势甚至正损坏政府与商界传统的合作关系。日本必须鼓励中小型公司发展,并扶持包括多媒体等服务业的新技术。大公司将继续推行一向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战略,而集中于在国外的扩展。
    此中暴露的公司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可证实是改革的动力,而不推行改革,作为日本战后繁荣根基的经济秩序将被瓦解摧毁。
    如何解决这场冲突,成为日本经济重新定位的成败关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