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望长城内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6-01-30

    【《俄罗斯报》1月16日文章】题:望长城内外(记者奥夫钦尼科夫)
    现在中国亲身感受到了外国投资者情绪上的剧变,凡是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荆棘丛生道路上的国家都等着这一时刻的到来。
    就吸收的外国资本的数量而言,中国已跃升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外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达1100亿美元。而且这几年的投资以直线速度上升。
    目前中国有含外资的企业23万多家。其中近10万家从事生产活动。它们的产值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占出口额的将近1/3,为1400万公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约占中国就业职工总数的1/10左右)。
    中国没有采取国有企业快速私有化的做法,而是选择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另一种方式。首先他们在沿海地区建了经济特区。每个经济特区都有权把收到的税款用于发展交通、邮电和电力。
    经济特区犹如今后内地同香港、澳门的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一体化时的“闸门”,今后还可能同台湾实行一体化。
    现在的经济特区出口部门的目的都一样:靠廉价劳动力、土地的低租赁费、税务和关税优惠获得利润。中国想改善投资结构,把外国投资主要用于开发原料资源,发展能源、邮电和交通,想把重点从劳动密集型生产部门转向技术密集型生产部门,以便生产出价值更高的产品。中国有这样的想法已不是第一年。它宣布的“九五”计划的战略任务是缩小沿海地区同内地的差异。80%的外国投资集中在沿海地区,外国投资在投资总额中占的份额,在沿海地区为18%,在内地仅为2%。
    因此,在头一批经济特区建立15年后,特区应当减少一些优惠,而且决定不再建新的经济特区。中国已经宣布从4月1日起把进口税降低为23%,这比现在的税率下降了l/3。同时取消了经济特区的优惠,它们将像其他地区一样按新税率纳税。
    纷至沓来的外国投资者当然会抱怨。但是现行的优惠政策本来就是规定实行15年,现在恰好期满,再说条件标准化正好是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中国又准备加入这个组织。中国这样做只是向国际惯例靠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