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南斯拉夫五年血战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2-02

    【南斯拉夫《政治报》11月22日文章】题:五年血战(作者拉·兰科维奇)
    尽管历史学家还不能肯定前南斯拉夫解体和战争悲剧究竟是从哪一天开始的,但是无疑,战争在这块土地上已经持续了五年时间。多数人认为,预示着这场血战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1990年8月17日。当时,心怀不满的克宁塞族人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市中心街头设置了第一道路障。
    1990年1月下旬举行的南共联盟最后一次代表大会是前南解体的先兆,而前南地区的真正战争却始于斯洛文尼亚,即1991年6月26日斯议会作出了斯洛文尼亚独立的决定以后。为阻止斯洛文尼亚的分裂行动,当时的南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决定向那里派出军队,但是遭到斯地方卫队的反击。于是就爆发了后来被称之为“周末战争”的武装冲突,直到7月18日前南人民军撤出斯洛文尼亚。在这以后,斯继续坚持自己作为独立国家的地位。
    几乎与此同时,克罗地亚军队向其境内的普利特维采和博洛沃两个塞族地区发动进攻。继斯洛文尼亚以后,这实际上等于正式向南斯拉夫宣战。在越来越多的地区爆发的日益频繁的民族冲突终于酿成了一场真正的战争。前南人民军在塞族人和克内务部警察部队之间建起了一道“缓冲区”,但是战火仍然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很快蔓延到克罗地亚有塞族人居住的几乎所有地区。
    就在双方在国际监督下举行谈判期间,战争也未能停止。塞族人在三个地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克宁区、西斯拉沃尼亚、巴拉尼亚和斯雷姆区以及东斯拉沃尼亚区,同时成立了自己的国家: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
    和平谈判的结果是推出了万斯计划。该计划规定将交战各方隔离开来并在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保护下建立几个塞族聚居区,即联保区。初始时并未找到合适的政治解决办法,但是却一致同意双方代表通过直接谈判解决问题。
    1991年10月10日前南人民军最终撤出克罗地亚,而欧共体在德国的压力下,于12月23日承认了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和世界主要媒体针对塞族人掀起了一场真正的宣传攻势,说塞族人是南斯拉夫解体和爆发战争的罪魁。也正是在这期间,当时表面上还很平静的波黑却在为战争作最后的准备。
    尽管波黑三方代表未能就宪法原则和领土划分达成一致,国际社会还是迈出了致命的一步:1992年4月6日承认波黑为主权国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天并未成为一个新国家的诞生日,反而成了发生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国家领土上的这场最为残酷的战争的开始日。
    波黑各民族主义政党领袖后来进行过一系列不成功的会晤。5月27日,穆斯林代表团以萨拉热窝一条大街上发生流血事件为由,退出了正在里斯本举行的谈判。顺便说一句,这次事件的背景直至今天也未得以澄清。数月以后一个国际专家小组羞羞答答地承认,这场导致16人死亡的流血事件有可能是另一方所为,尽管塞族人在此以前早已成了被告。
    专家小组的承认来得太晚了些,因为对这一事件还有其他事情感到怒不可遏的联合国安理会,已于5月30日通过了对刚刚于4月28日宣布成立的南联盟实施制裁的决议。
    波黑战火在1992年夏季继续燃烧。7月1日北约第六舰队驶向亚得里亚海。8月底掀起了关于集中营的宣传。在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下,波黑塞族同意把重武器置于联合国的监督之下。
    同一年初秋,波黑塞族占领了波斯尼亚布罗德市,从而彻底控制了波黑的北部通道。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南联盟的压力与日俱增:9月23日南联盟被开除出联合国大会,9月18日安理会通过787号决议,亚得里亚海上的北约军队加强了对南联盟的海上封锁。
    1993年初根据万斯—欧文计划继续就波黑问题进行谈判,但是却在版图划分上卡了壳。同年春季的4月份,传来了昔日的盟友克族人和穆斯林发生冲突的消息。波黑克族人要求穆斯林军队从和平计划划归他们的地区撤走,双方在波黑中部地区展开激战。5月9日穆、克冲突在莫斯塔尔战役中达到顶点。但是众所周知,几个月以后,在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的压力下,双方实现了停火。
    整个夏天都在围绕万斯—欧文计划进行艰苦的谈判,战争也同时在我行我素地持续着。但是穆斯林阵营内部的冲突却公开化了。9月27日,阿布迪奇宣布比哈奇地区自治。波黑穆斯林第五军前往解放比哈奇飞地,却遭到阿布迪奇的盟友波黑塞族军队的反击。
    1994年初对波黑战争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因为国际社会通过北约军队第一次对波黑战争进行了直接干预。为了执行关于在波黑建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决议,北约飞机2月28日自它组建以来采取了第一次空袭行动:在波黑上空击落了4架塞族飞机。
    自那以后,去年和今年,北约飞机又接二连三地对塞族进行了空中打击。4月10日戈拉日代塞军阵地遭轰炸;8月5日和9月22日帕莱和萨拉热窝周围又成了空袭的目标。最大的空中打击行动是11月21日进行的,39架北约战斗轰炸机摧毁了乌德比纳机场和塞族在比哈奇周围的导弹基地。
    北约的空袭行动1995年5月25日因波黑塞族的报复行动而受挫:塞军总司令部命令俘虏“蓝盔”士兵当作人质。北约不顾来自全世界的警告和抗议,7月份继续对斯雷布雷尼察附近的塞族阵地进行了空袭。8月份,在克罗地亚对其境内的克拉伊纳塞族区采取行动时,西方盟国又帮助克族人摧毁了克宁附近的塞族导弹基地。由于不满意同克拉伊纳代表进行的谈判,克国军队在收复西斯拉沃尼亚以后,又一举攻下了克拉伊纳塞族的大本营克宁。
    最后,为迫使塞族坐到谈判桌边来,在美国的压力下,联合国于今年夏末又通过北约对塞族动用了战斗轰炸机。今年是波黑塞族军事和政治上的逆转年。这里既有内部摩擦的原因,也有克、穆联合军事行动的原因。尽管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塞族在1995年却前所未有地经受了几次重大惨败。在国际社会首先是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交战各方代表终于再次踏上了谈判之路,谈判的地点是美国的空军基地代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