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德国《明星》画刊文章:走向市场的中国武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2-01

    【德国《明星》画刊11月16日一期文章】题:中国武术生意兴隆
    12岁的李强(音)卖力劈叉,但是他细细的小腿放在地上不够直。教练可不手软,先把腿抬起来,再把它压直。李强强忍着没有叫出来。
    他伸直腰,抬着头,直瞪着前方。他周围大约有400名男孩,全都纹丝不动地做着劈叉动作。未来的功夫大师不怕痛苦。
    现在是早晨6点刚过,不知何处两只公鸡争着打鸣。少林寺塔沟武术学校现在开始上课。
    他们用拳头、腿脚、匕首、短剑、长枪,一本正经地同假想敌人格斗。进退攻守,一招一式,应着教练的口令做得整齐熟练。
    李是在一年前从安徽来到这所寄读武术学校的。他在电视上看到一部功夫片,于是便立志要成为武术大师。他说,结业后他要回到村里去办自己的学校。
    学员每年要交1000元培训费。这对农家来说是笔不小的数字,但据校长说,家长都把这看作是长远投资。
    他说,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成后,将来有较好的机会当警察、保镖或者参军。
    隔了几代人之后,武术在90年代的中国重又为人们所喜闻乐见。80年代初国家电视台第一次播收功夫片的时候,曾经引起轰动。
    当时许多年轻人是第一次看这种影片。由于经济上日益放开,武术成了一门兴盛的生意。
    把少林寺的摇篮——河南少林寺推上市场,这再适合不过了。少林寺是全世界功夫爱好者的圣地。外国游客花外汇也可以在这里学习。
    这些年,这所学校已从二三百名学员发展到好几千名。29名教师教学生数学、语文和历史,130名教练传授功夫。同这所寄读学校一样,整个塔沟村都从功夫热中得到了好处。
    从前这个村子只有500人,现在有8000多名学员。进村的地方立着一尊比真人还大的练功的和尚雕像。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寺院周围没有留下什么名胜。但每年却有200多万游客来这里观光。庙周围聚着卖各种小纪念品的摊贩。
    少林寺有自己的训练中心,有500名学生,还有一座接待外国客人的旅馆。为了能够拜一名有真功夫的少林和尚为师学习几个星期,他们要花几千美元。
    60多年前开始学功、现年67岁的和尚史德仁(音)说:“一切都变得如此商业化。但我们训练很刻苦。最重要的是精神,而不是身体,更不是靠功夫飞黄腾达。”
    (翁振葆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