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美作家布恰南谈美国文坛近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1-07-01

老作家们大多搁笔很少有人继续创作活动许多青年作家受制于美国社会现状悲观绝望
    【本刊讯】美国作家汤玛斯·布恰南在今年2月号的法国《国际展望》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反叛作家”的文章,概述美国文坛近况
    布恰南说,1960年在美国出版的主要作品一半以上是来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外国作品。他举例说,象法国施瓦兹—巴尔持的《最后一个正人君子》,很快就会成为美国1961年的畅销书。其它如意大利迪·兰佩杜萨的《豹子》、西罗奈的《芳塔玛拉》,以及希腊、英国的一些新作品,很快都在美国出版了。此外,像斯诺、摩拉维亚等人的一些旧作,也都有了新译本。
    布恰南说:“至于美国作品的情况,比起来就大为逊色了。”
    布恰南说,为外国读者所熟悉的美国老作家们目前很少有人在继续从事创作活动:威廉·福克纳“我们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耕耘的是一片颇成问题的土地,去年一整年没半点收获”;斯坦倍克“继续处于长期沉默的状态之中”;海明威“人们对他不再有什么大的期望了”。总之,“大作家们走入这样一个行列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有理由怀疑他们是否已经与世长辞了,还是仍在人间。”
    关于美国作家的思想状况,布恰南写道:“十多年来,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力量都耗在如何避免被千篇一律的一致化倾向所打垮的问题上了。事实上,我们对某些宁让处境安全、不求思想自由,宁愿模仿、不求真正创造的倾向,应该表示深刻的惋惜。”
    他举约翰·契维尔为例,来说明作家走向绝望之境的情形。契维尔在两年前还曾说过:“人们对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批评得太过了,难道批评别人的人就不想过有趣和富裕的生活吗?”而到了去年秋天,这位作家却议论起“压在美国社会身上已达二十五年之久的、在一致化的外表之下的破坏性和虚伪性”来了。在《老爷》杂志最近举办的一个文学座谈会上,契维尔宣称:“1960年的美国生活,就是一座活地狱……作家所能表示的唯一态度,就是否定……。”另外两个著名作家在这次会上也表示了同样的绝望情绪。青年作家菲利浦·罗思大谈“美国作家在这种滑稽社会里成为疯颠”的情况;詹姆士·鲍德温则宣称一切完蛋,“今天在美国社会里再也没有有用的结构和有人味儿的人了……。”
    不过,布恰南认为:并不能因此就得出结论,说统治美国作家思想的主流就是这种漫无止境的绝望情绪。他认为不少人还是在努力挣扎、探求出路,对未来还是抱着希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