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俄罗斯:国企改制步履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10-31

    国有企业私有化是俄罗斯私有化计划的内容之一,即“大私有化”,是俄经济改革中的一个中心环节。俄联邦政府认为,不对公有制经济进行变革,俄罗斯就不可能完成经济体制转轨的目标。为此,自1992年实施激进改革以来,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努力推进国有企业转轨进程,并希望非国有化成分能尽快为俄罗斯经济的回升和发展作出贡献。但三年来的实践结果不能不令国人失望。两个阶段
    俄罗斯大私有化分两步走。第一阶段,即证券私有化已于1994年6月底结束。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改变社会主义所有制性质,建立各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体制。第一阶段私有化的特点是无偿私有化。国家无偿向每个公民发放面值为一万卢布的私有化证券。持有此证券者可用其直接或通过投资来购买国有企业的股票,也可自由转让和出售。私有化证券主要用于大私有化。截至1994年6月,已有1.9万家大中企业被改造成股份公司,约占大中企业总数(3.9万家)的一半,其中有一万家是以证券方式完成向股份公司转轨的。大约有4000万人成为股东,20个联邦主体全面实行了私有化。
    第二阶段,.即现金私有化是从1994年7月1日开始的。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从无偿私有化转为有偿私有化。私有化速度放慢。主要目标是:形成广泛的私有者阶层,并促使其成为市场关系的经济基础的所有者;实行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提高私有化企业的经营效益;促使联邦财政稳定进程;创造竞争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的非垄断化;吸引外资。在大中型国有企业转轨过程中,股份制仍为主要方式。截至今年5月,俄已有11.6万家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占现有企业总数的48.4%,其中近万家是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评价各异
    俄罗斯国内对已进行3年的私有化进程的评价贬多于褒。官方基本持肯定态度。认为私有化为市场结构建立了基础,并出现了以前根本没有的崭新的市场经济机构,如投资基金会、控股公司和工业财团等。同时,非国有成分在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对经济走向稳定起了基础性作用。
    非官方机构和大多数俄罗斯人则持否定态度。认为在实施私有化过程中,只追求企业私有化的数量,限于形式上的轰轰烈烈,没有注重实际效果,既定的7个目标不仅大部分没有实现,而且导致犯罪率上升,社会不安定加剧,国有财产被大肆挥霍,两极分化加剧,贫困者增加,许多关键部门落入外国公司和犯罪集团手中。主要原因一些学者、专家在分析俄罗斯实行激进改革效果欠佳时指出,其主要原因在于:
    1、扭曲的经济结构,加之苏联解体经济联系被破坏,各权力机关的斗争,居民对改革准备不足;2、在实施私有化计划时,没有考虑到公民的价值观,雪崩式的私有化,使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削弱;3、所有制的迅速转变实际上追求的首先不是经济目的,而是政治目的,因此造成股东没有成为真正的所有者,其中大多数股东既拿不到股息,也无权参与企业决策,企业财产实际上只由一小部分人掌握;4、投资不足、资金短缺,是大中型私有化企业面临的一大困难,而国内一些人怕担风险,宁肯去储蓄或换美元,也不想贸然对私有化企业投资,外国投资者因顾虑俄政局不稳而不愿去冒险,这为私有化企业的起步造成巨大压力;5、由于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不能同西方发达国家产品竞争,以至于失去一半以上的消费品市场;6、很多企业只换个牌照,转轨不转制,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方式、领导班子组成和思想观念仍然是老一套,致使企业生产上不去;7、由于私有化企业大多是行将破产的企业,又处于整个经济不景气气氛中,三角债缠身,无法动弹。
    许多人由此得出结论认为,俄罗斯国有企业转轨收效甚微,问题成堆,目前已陷入困境。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大中型国有企业仍是俄工业的主体,但全面的私有化政策只能使它们处于随时等待拍卖的可悲境地。鉴于对此既无良策,又不愿改变初衷,所以今后如何搞,确实已成为政府当前所面临的一大难题。(韩迎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