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头脑中有法典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9-03

    【德国《时代》周报7月21日一期文章】题:头脑中的法典(作者克劳迪亚·斯皮瓦克)
    1923年建立的“反行贿研究所”,是瑞典人比任何其他地方的人更早认识到腐败危险的最好证明。这个研究所是经济界人士自愿建立的组织,其目标是进行宣传教育和自我监督。它恪守瑞典的传统,即不仅仅靠立法者去解决即将出现的问题。今天,反行贿研究所虽然还不是一个强有力的反行贿机构,但它向公众发出了一个信号,即行贿和捞好处不是公认的生意经。
    斯德哥尔摩省高级法院院长托尔斯滕·卡尔斯是这个机构的头号人物。他认为,瑞典的企业界人士并不都比德国企业主的品德高尚,但是,瑞典有源远流长的传统,有较大的社会监督能力。另外,瑞典还有比世界许多国家显得更为严厉的刑法规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瑞典的个别企业在国外也有利用贿赂逃税的案例。
    瑞典的腐败现象不是十分普遍的。要说瑞典的官员都是收买不了的,也许是言过其实。但是,瑞典的官员是自觉的。他们不会让公民成为自愿行贿的人。在这个国家长期的民主传统中,没有产生仆从思想的土壤。根据有关规定,国家公务员不靠非法得来的外块生活。凡有这种企图的人,他就会懂得,他被捕的风险是比较大的。这种所谓的舆论原则在大多数欧洲北方国家里始终长盛不衰。
    早在1766年,瑞典公民就有一种已被书面确认的权利,即查看官方当局、各个部和法院的公文和案卷。任何人还可以查看邻居、上司或者首相的纳税申报单。通行的简便法则是:一切都是公开的。否则,就应有一个保密的特殊理由。瑞典的任何一位公民无需解释,他为什么想知道这件或那件事情,倒是官员必须作出回答,他为什么不给予答复。
    瑞典也有害群之马,但这通常存在在私营经济界中。安德斯·勒德托尔布是在瑞典雇主协会中研究管理和伦理问题的。他认为,企业内非常明显的允许董事同职工保持距离的等级制度,是出现腐败的一个前提条件,而瑞典的公司中很少有这种等级制度。劳资双方经常互通信息,从而有更多的透明度和监督。
    还有一个差异。在世界各地有5栋房子,有大型小轿车,豪华游艇等这些财富在德国通常是主人勤奋的证明,而在瑞典就不一样了。炫耀自己的财富会使人不快,而且会引起同胞们的怀疑和不信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这样的问题,瑞典能够经受住欧洲竞争的时间还有多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