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小金库”缘何泛滥不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6-01

    【香港《星岛日报》5月29日文章】题:中国“小金库”遍地开花(作者沈可全)
    80年代中期,保险柜在中国市场异军突起,成为热门货。从此便深受企业、私人小业主的青睐,久宠不衰。现时,小金库在中国已遍地开花。现金只要从银行放出,便徘徊、周转于各种结构不一、但功能相同的保险柜之间,再难回银行大金库。
    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并给定其他条件,一个国家现金量增加,意味风险增大及商品流通费用增加。这是美、加各工业国,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现金在货币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就呈日益下降趋势的原因。
    目前,中国存款利率水平已达国际水平之二倍。在此条件下,企业为何不将暂时闲置的现金存入银行生息而宁愿让其躺在自己的小金库并承担可能被偷、被抢等各种风险呢?
    小金库是中国商品经济已发展到某个阶段,但尚未达到市场能正常运行程度的产物。小金库能遍地开花,必然存在着有利于其生长的沃土以及各种具体条件。
    第一,企业之间“三角债”的膨胀使商业信用降低。至1994年底,全国企业间相互拖欠总额已达6480亿元,占1994年商品销售总额的17.09%。面临着巨大的拖欠并可能无法收回货款之风险,卖方宁愿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如降价,来吸引买方。于是买方必然“持币待购”,让现金躺在保险柜中以便临时购买。
    第二,银行信贷资金供应量远远小于需求量,促使现金滞留民间。看似矛盾,实则不然。在正常条件下,企业购销交替,循环不已。产品出售标志着一个生产过程结束,另一个又开始。在银行信贷资金供小于求,且又实行信用紧缩政策时,如果企业将销售收入存入银行,银行可能从中扣回已贷款而影响下一轮生产;这笔销售收入存入银行,也可能影响新贷款,妨碍扩大再生产。各种理由促使企业千方百计得到现金收入并存入自己的小金库。
    第三,银行因资金来源紧张而故意占用工商企业结算资金,延长结算期,或各专业银行相互拖欠,造成结算凭证积压。现在,结算时间因银行的人为作用而延长,只要买卖双方可能直接清算,为什么要让银行赚取手续费并占用其资金呢?企业尚可由于其他各种原因偏好现金:为达偷税、漏税之目的,消除交易痕迹而采用现金交易;银行现金管理程序不合理或审查太紧,银行分布网点太疏或工作人员态度差等,均可使小金库中存量增加。
    现金滞留民间,使中国人民银行头痛。现金是基础货币,它的变化引起银行信用以倍数增减波动;它使央行更难估计货币流通速度,加大制订货币政策难度。小金库中的现金源自涓涓细流,终成坏崖破石之水冲击着中国银行体系。
    为了减少小金库的现金存量,央行一再提高企业存款利率,反复改变企业贷款结算方式,从托收承付到商业票据。1995年5月,又进一步规定企业只能在境内一家商业银行开设一个收支基本帐户,以杜绝企业套取现金。
    然而,“花开花落自有时。”只要小金库存在的基本条件不变,小金库遍地开花之势便难逆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