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法国总统竞选云谲波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3-31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1日文章】题:法国总统竞选风云谲变
    七年一度的法国总统选举第一轮将于4月23日举行,如果没有人得票超过50%,5月7日再进行第二轮选举,让选民作最后抉择。
    法国总统既非实际执政者,亦非纯粹荣誉衔。他是国家元首,不直接执政,但享有很高权威,负责外交和国防决策,有权任命总理和解散国会,有人形容他是“国家政治事务的裁判”。
    总统选举是法国政治生活头等大事,每次都有很多人宣布参选。今年一些政治人物决定得特别晚,直到上星期局势才明朗。在林林总总候选人中,法国人最注意的是左派若斯潘和右派巴拉迪尔和希拉克。左派人才凋零
    社会党密特朗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赢得1981年和1988年两次选举,当政14年,但政绩不卓。前期国有化,大花金钱,经济上栽跟斗,后期政权磨损,丑闻满天飞。失业人口在他任期内倍增,达到330万人,左派的政治信用完全丧失,1993年议会选举已经被选民抛弃。
    他们的唯一希望是前欧盟执委会主席德洛尔,他在1981年至1984年担任经济部长,推行极左政策,令法郎四次贬值,但后来离开法国,在欧盟任职十年,积极发展欧盟,享有一定威信,民意调查受欢迎政治人物时,他常常占第一位,所以左派推举他出来竞选。
    出人意料之外,他在去年圣诞节前宣布拒绝出马,真正理由有两个。第一,法国人基本上左右各半,中间派大约占6%左右。这些人倒向哪一边就哪一边当政。目前左派行情不好,中间派偏向右边,这是政治现实,德洛尔不可能看不到。第二,德洛尔一辈子当高官,只在80年代初参加过一次市政选举,从来没有竞选经验,他的显赫职位全部由政府任命,包括欧盟执委会主席在内。现在一下子要参加重大的总统选举,谈何容易。
    社会党失去这个最后希望,在2月推出前教育部长若斯潘当候选人。这位人物能力有限,他任部长期间,报纸曾经登出了一篇演说词的手稿,拼写错误连篇,而且他模样冰冷,说话硬邦邦,没有领袖魅力。这个人物相当形象地表现了法国左派目前状况,14年统治,不仅没有繁荣壮大,反而扯下了自己的“皇帝新衣”,露出瘦骨嶙峋的躯体。巴拉迪尔的“黄粱梦”
    巴拉迪尔和希拉克同属保卫共和联盟,30多年老朋友,当年前者是蓬皮杜总统办公室副主任,后者是内阁部长。1974年总统选举后,巴拉迪尔转入私人电脑软件公司当总裁,希拉克则出任总理,两年后辞职,1976年创建保卫共和联盟。1977年当选巴黎市长。1981年,他邀请巴拉迪尔重出政坛,一同工作。
    在外人眼中,两人相处得很好。希拉克替巴拉迪尔在巴黎找到一个选区,让他当选为国会议员和市政议员,并当上巴黎副市长和15区区长。巴拉迪尔成为希拉克的头号智囊,1985年提出著名的“左右派共治”理论,即右派政府可以和左派总统和平共处。1986年议会选举获胜,出现第五共和国第一个“共治”局面,希拉克第二次出任总理,巴拉迪尔当上副总理、财政部长。1988年,希拉克竞选总统失败,两人共同进退,继续以巴黎市政府作为大本营;1993年议会选举,右派大胜,希拉克和他这位最亲密朋友分工合作:“你去干两年总理,我来准备宏图大计。”
    巴拉迪尔是一位贵族式的政治人物,高傲冷漠,但是有才干,因为成功进行国营企业私有化,1987年被英国财经报刊选为欧洲最佳经济部长。他言论不过火,不喜欢正面冲突,受到中间派和右派的民主同盟欢迎。
    他出任总理后,进行了一些小改革,多数是技术性的,没有进行过重大改革,政府计划一受到比较猛烈的反对,立即就撤下来。他任内两年,正好碰上西方经济复苏,去年经济增长超过2%,失业人口开始稳定。但是预算赤字继续增加,达到5%,社会福利赤字也很惊人,私有化收入都花费在非生产性支出上。
    他的小心谨慎、面面俱到做法,使他没有多少反对者,民望一直很高,成为战后最受欢迎的总理。舆论把他捧到云端,认为他是最佳的总统人选,中间派和民主同盟因为没有大将级领袖,也把支持转到他身上,他担任总理后不久,评论家便指出他有野心问鼎爱丽舍宫。
    今年1月,他宣布参选。他的发言人豪言壮语,巴拉迪尔可能第一轮就胜出!一场“黄粱梦”开始了。希拉克“推土机”变“蚂蚁”
    希拉克是总统选举熟客,今年第三次参选。他很年青便崭露头角,工作能力很强,干劲十足,被人称为“推土机”。不过形象不很好。被认为独断独行,但又轻易听信人言,朝令夕改。虽然他是第一大党保卫共和联盟党魁,在民意调查中却一直落后于巴拉迪尔。去年11月他头一个宣布参选,得到的投票意愿只有12%左右,和巴拉迪尔的38%有天壤之别。
    政治界是一个残酷世界,原来的支持者在这两年抛弃了他,投入巴拉迪尔阵营,有不少是他一手提拔起来、寄予重望的青年人。例如今年40岁的预算部长,在90年代初被希拉克任命为“总统选举筹备委员会”主席,他把草拟中的竞选纲领也席卷而去,并且出言不逊,要求希拉克退出总统选举。
    然而63岁的希拉克已不是34岁的毛头部长,或者42岁的嫩总理了,多年政治生活让他慢慢成熟。这架一往无前的“推土机”不再横冲直撞,而是变成一只“蚂蚁”,不分日夜辛劳。两年多来,他跑遍法国,深入民间,耐心听取各阶层意见。当他在2月17日宣布竞选纲领时,大家都感到惊奇,一个右派人物,提出增加工资、不限制社会福利开销等左派措施,令人难以置信,难怪巴拉迪尔派称之为“西游大话”。不过评论家指出,希拉克的纲领有调查研究作基础,真正表达了法国社会目前的愿望,因此他的民望开始有起色,但仅仅是起色而已。
    就在差不多同一时候,巴拉迪尔政府发生两件丑事。第一件是电话窃听案,一位调查政党受贿案法官的岳父,因为借词勒索涉案人被当场抓获。后来人们发现警方查案窃听时,绕过司法部,直接由内政部批准,违反法规,舆论怀疑政府企图阻碍法官调查,尤其是内政部长嫌疑最大。正当传媒为这件事闹闹嚷嚷时,突然爆出美国间谍案。
    两个事件对巴拉迪尔打击很大,加上他的竞选纲领带有总理施政计划影子,他的民望开始下降。紧接着,一张报纸对他在私人公司当总裁时的收入提出质疑,说他利用自己制定的法律,出售公司股票获得260万法郎暴利。
    此消彼长,希拉克在民意调查中来了一个“大翻身”,投票意向升到27~28%,而巴拉迪尔“大倒退”,跌到15%~20%,落在社会党候选人之后。两个“朋友”的位置戏剧性颠倒过来,希拉克阵营每天都有新的支持者投靠进来,巴拉迪尔以前的盟友陆续倒戈。
    现在距离第一轮投票只有一个月左右时间,一般评论家的意见是,除非出现重大事件,否则希拉克出线的希望最大,巴拉迪尔能否过关仍是未知之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