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德国托管局缘何「无疾而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5-02-26

    【匈牙利经济周刊《观察报》1月19日一期文章】题:托管局关闭之后
    负责原东德私有化的机构——托管局于1990年3月成立。它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控股组织,监管13781家工业企业和1万多家零售商店,后者在几个月内全部被私有化。托管局在其运转的56个月内关闭了3527家工业企业,其余的企业(其中的100家除外)被私有化。其中1679家企业被企业管理机构买走,855家企业落入外国投资者手中。一半以上的工业企业卖给了西德投资者。
    根据早先的设想和希望,托管局本应通过私有化,为德国国库增加6000亿马克的收入。但是,托管局到停止经营活动时离计划还差2700亿马克。专家认为,造成如此大空缺的主要原因是,在托管局开始运转后4个月(政治上重新统一前),两德间就建立了经济和货币联盟。由于改用西德马克,东部企业的支出费用增加,加上经互会解体和硬通货带来的问题,原社会主义国家无法购买他们的产品。
    德国马克的引入和东欧市场的丧失使东部企业实际上已失去价值。对投资者来说,在购买企业时必须承担企业原来的债务,并且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致使原东德企业“残留”的一点价值也因此继续减少。此外,在很多情况下,出售企业的条件是,购买者必须继续企业以前的经营活动,尽可能保持更多的工作机会,完成以发展为目的的投资任务。
    根据初步统计结果,托管局从出售东德企业中获得649亿马克,同时在合同上,购买者承诺投资2060亿马克。托管局把大部分资金用于私有化前企业改善工作上和保证工作机会上。
    另外,东德的私有化速度过快,托管局出售的东德企业价格太便宜,最终使国库和纳税人受到伤害。托管局的行为“扼杀”了本来能够救活的东部企业和工作机会。
    从今年1月1日取消托管局后,还有100家东德企业等待私有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