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法报文章:欧洲为何在中东缺少影响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0-29

    【法国《费加罗报》10月26日文章】题:欧洲在中东缺乏影响力
    英国人从没有到过约旦吗?看到出席约以和平条约签字仪式的英国代表团的窘相,人们不禁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美国是由本国的总统代表,而代表英国的则是位不起眼的名叫道格拉斯·霍格的大臣。甚至连外交大臣赫德也未前来。
    英国同法国曾一道在1920年划定了中东的边界。后来,英国在该地区遭到它的盟友美国的排挤。1956年11月爆发了苏伊士运河危机,美国遂要求法英远征军撤离。苏伊士运河危机标志着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影响彻底结束。
    欧洲从未能够恢复它在中东的影响。戴高乐将军曾单枪匹马地实行他的阿拉伯政策。在当时他不仅没能得到法国的欧洲伙伴们的响应,反倒招来已成为以色列主要盟友的华盛顿的斥责。
    随后,不肯让美国在中东为所欲为的欧洲不断采取争取和平的主动行动(尽管收效甚微)。西方首次正式承认巴解组织应上溯至1980年在威尼斯召开的欧洲首脑会议。从1978年起,欧洲同所有马什雷克国家建立起经济合作关系,为来自不论是以色列还是被占领土和阿拉伯国家的产品提供了销路。然而,又有谁能想起这一切呢?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法国表示它有意加入中东和平进程,并以此来为它追随美国进行的军事干预辩护。1991年10月,马德里会议召开,冲突各方举行了自1948年以来的首次认真的和平谈判。在会议上,美苏是保护人,而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仅仅扮演了小伙计的角色。这对欧洲国家简直是奇耻大辱。
    以色列和巴解组织间的奥斯陆秘密会谈把马德里会议从困境中拯救出来。然而,美国却又一次掠走了全部外交成果。须知,巴以和平协议是于1993年9月13日在白宫草坪上签署的。欧洲只是被要求给钱。为向加沙和约旦河西岸提供资金,12国已经开始执行一项5亿埃居的援助计划(这笔钱将在5年中付清)。今天,情况仍是一样的:欧洲在中东缺乏高级别的外交,而欧洲的金钱却流向这里。欧洲打算在1992一1996年间向约旦提供1.26亿埃居的援助。
    为什么欧洲会仅限于呆在幕后呢?昨天在耶路撒冷是如此,今日在安曼也是如此,明日在大马士革呢?欧洲委员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分析说:“首先,成员国的政策有问题,它们只满足于搞一些小的双边协议。其次,欧洲的外交影响太弱。再有就是美国很善于捕捉时机,迅速占领调解舞台上的中心位置。”
    (任亚秋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