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金庸与北大的缘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10-29

    【香港《大公报》10月26日文章】题:北大刮起金庸风(记者马玲)
    北大今天掀起一股“金庸风”,众多的学生拥在校园中心的电教中心,交头接耳地议论金庸。
    金庸今天要到北大来。这难免不令那些酷爱武侠小说的学生们不激动。
    北大今天授予香港著名武侠小说家查良镛(金庸)北大名誉教授的头衔。当查良镛接受颁发的聘书,佩戴上校徽,接过献花之时,大学生们狠劲地为他鼓掌。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雷洁琼、香港新华分社社长周南也特意来此为他助兴。香港新华分社副社长张浚生发来了贺辞。从小就仰慕北大
    查良镛表示:“从小就仰慕北大这个学府,今天终于成为北大的一分子,很高兴。”他回忆道:“自己的一位亲伯父,就毕业于北大,那时也不知他成绩如何,只听说是北大毕业生,就顿时肃然起敬。”
    据悉,查良镛来北大,在这个校园内激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金庸热”,几天前,学生们就开始盼望。可容纳520人的举办仪式的场地——电教中心,挤满了学生,门外还有不少等候的。一位北大的工作人员说:如果不控制的话,会来几千名学生。
    查良镛原籍浙江海宁,1948年毕业于上海东吴法学院,同年去香港《大公报》工作多年,后创办了《明报》。他在《大公报》工作期间,开始创作并连载武侠小说,受到读者的广泛欢迎和推崇。迄今为止,他著有武侠小说15种,计36部,达1000余万字。此外,他还对中国历史和佛学有着颇深的研究,著有多本专著,且翻译过不少外国小说、散文和佛经。
    为此,北大校长吴树青在仪式讲话中称查良镛为国际著名的武侠小说家、报业家、政论家、学者。风趣演讲令人开怀
    查良镛被校方要求作一番有关武侠小说的讲演,不过他表示,在这著名的高等学府讲武侠似有欠庄严,因而,他结合着他的武侠故事,讲演了一通中国历史。
    在开场前,他幽默地说:“我刚刚从绍兴过来,在绍兴的兰亭,那里的人让我写字。我说,那可不行,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写字的地方,我怎么能写?而他们不干,非要我写,于是我就写了一行“班门弄斧,兰亭挥毫”。今天北大又让我在此讲学,又是一种怎敢当的心情,于是我又写了一行“草堂赋诗,北大讲学。”话音一落,学生们发出极开心的大笑。他乘兴又补上一句:“我是搞新闻出身的,做新闻是杂家,跟专攻一学的教授不同,如果让我作正式教授的话,那是完全没有资格的。幸亏我当的是名誉教授。”结果又引来满堂喝彩。他所讲的历史是“中华不亡史”。他认为尽管中国历遭外族侵略,但是不但未灭亡,反而促使其壮大。这是因为华夏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所致。合大学生口味
    他的论调,似乎很合大学生们的口味,个个听得津津有味,且常常给以会心的笑声和掌声。
    吴树青提到,查良镛在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期间,是政治体制专题小组的负责人之一,与现为预委会政务小组中方组长的北大法律系教授萧蔚云关系密切。因此希望他能为北大的繁荣兴旺共同努力。
    查良镛在此之前曾获得过香港大学名誉博士和名誉教授,英国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客座院士,牛津大学现代中国研究所客座院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法国总统授予的“外国荣誉军团骑士勋衔”等荣誉称号。
    北大中文系教授严家炎对查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他的武侠小说带来了一场文学革命。
    查良镛在热烈的气氛中,一副颇为沉浸而欢愉的样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