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喀什:茫茫沙海中的神奇绿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5-28

    【美国《纽约时报杂志》周刊5月15日一期文章】题: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喀什(作者前驻北京记者纪思道)
    在遥远的天涯有片茫茫沙漠,沙漠中有块海市蜃楼般的美丽绿洲——喀什。我原以为那里可供出售的东西唯有沙砾和饮水,没有想到,在已经进入信息高速公路时代的今天,这座位于古老的丝绸之路上的城镇,仍骄傲地保持着贸易重镇的传统特色。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喀什的集市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我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吃力地挤着四处观看。我吃惊地看到,集市上出售的商品琳琅满目,从新鲜的西瓜、精美的丝绸床单、镶嵌宝石的短剑匕首,到结实的骆驼,应有尽有。这个集市方圆约半平方英里。当走到集市中央的时候,我意外地发现自己陷入严重交通阻塞——周围看不见一辆汽车,但人群挤在一起却动不了窝。绵羊摇着肥大的尾巴,旁若无人“咩咩”地欢叫。车把式勒着马缰,嘴里不停地发出“哦哦”的喊声。过了大约半个小时,人群才开始重新流动起来。
    我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周围的人:头戴无檐圆帽的满脸皱纹的老汉好奇地盯着我胸前的照相机;驾驭驴车的少年性急地不停挥动鞭子,在拥挤的道路上驱车前行;身穿长裙的肥胖中年妇女两手各拎着一只活蹦乱跳的母鸡,在人群中挤来挤去;年轻姑娘浑身上下用面纱和衣裙遮得严严实实,就连在同别人说话时也不愿显露一下自己的面容。
    喀什的风土人情同上海等城市迥然不同,倒有点同乌兹别克的撒马尔罕相似,甚至带有诸如摩洛哥的非斯一类阿拉伯城镇的味道。喀什的20万人口中,绝大多数是突厥人和穆斯林。在我飞抵喀什的那一天,刚走出机场就被一群抢生意的出租车司机围住了。按照中国人的说法,这些人是想“宰老外”。这可能是个形象的比喻,但有的出租车司机确实漫天要价,以致可能导致游客产生误解。
    喀什今天仍不能为观光客提供什么舒适条件,出租车绝大部分是驴车,餐馆里肮脏混乱,没有一家旅馆接近国际标准。但是,喀什仍堪称一块神奇的宝地。这座城市是块美丽的绿洲,大道旁边的河里清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即使是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湖泊和河流也使喀什郁郁葱葱,气温凉爽宜人。儿童们在湖畔的树荫下垂钓。牧人赶着羊群在大道上行走。从我下榻的喀什宾馆朝窗外望去,驴车一辆接一辆地从路上经过,一群孩子赤裸着身子,在河里戏水。
    我在喀什所遇到的维吾尔人都极其友好,这也许是因为一眼就能看出我是个外国人。马克苏德是个铁匠,约摸30来岁。他放下手里的活计,热情地花了4个小时的时间,领我逛集市。马克苏德懂点汉语,因此我们可以用汉语交谈(这里很少有人会讲英语)。
    第二天,我花7美元雇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喀什最著名的历史瑰宝——阿巴霍加墓参观。阿巴霍加墓坐落在喀什城郊,建于1640年,是整个新疆地区最神圣的场所之一。这座墓的上部是个80英尺高的绿琉璃瓦圆顶,两侧高耸着4座光塔,周围是花圃,还有一片古老的墓地。喀什的一个主要景点是香妃墓,另一个主要景点就是位于喀什中心广场的艾提尕大补拜寺。在该寺周围地区是鳞次栉比的商店、餐馆和用石灰水粉刷过的泥墙房屋。许多商店出售各种纪念品,从带珠宝饰物的新疆小刀到微型《古兰经》。这些商店的顾客是从外地来的汉人和其他亚洲人。
    在艾提尕大礼拜寺以东偏北大约300码处,就是多家地毯商店开始排列的地方。现代新疆地毯大都呈鲜艳的桔黄色和绿色。
    这种地毯都是羊毛地毯,是在离艾提尕大礼拜寺不远的一个地毯编织中心生产出来的。这些地毯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等国的地毯很相似,虽然工艺也许没有这些国家的地毯那么好。
    喀什一周一度的集市仍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去处,游客要想大饱眼福应在星期天抵达喀什。这是个设在几块空地上的露天市场,商贩们站在自己的货物旁边,高声喊着价格向游人推销商品。他们习惯于大家组织起来,使他们的商品摊位首尾连接在一起。
    牲畜市场是这个集市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来自周围地区的农民到集市上来出售他们的绵羊、山羊、牛、马和骆驼。维吾尔族人是优秀的骑手。我看见一位大概已有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汉跃上一匹骏马,无需马鞍在集市周围跑了一圈,之后老汉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并掏出相当于数百美元的钱买下了那匹马。
    要知道,这笔钱相当于一个当地人数月的收入。我想这就是马可·波罗1275年可能已看到过的场面,据说他当时来过喀什。现在也许全球大多数地方都可以看到二手小汽车在路上行驶,但喀什仍是一片传统绿洲。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