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四小龙在欧洲掀起投资设厂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3-02

    【德国《商报》2月7日文章】题:四小龙要突破欧洲贸易壁垒
    亚洲四小龙加强在欧洲的生产。其原因是:这些国家想躲避欧洲现有的贸易壁垒,尤其是要进入东欧市场。据伊福经济研究所估计,亚洲人已在欧洲投资50亿至100亿美元。
    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自愿的出口限制”等项措施促使亚洲企业到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绕过贸易壁垒。伊福经济研究所解释说,这些企业试图通过在外国投资和合作合同使自己从出口国变成在欧洲的生产厂家。已有大约2000至3000家亚洲公司在过去几年中在欧洲 开业。
    四小龙这样做的另一个原因是开发东欧市场。匈牙利、俄国和波兰是亚洲尤为感兴趣的投资场所。那里对高技术产品和价廉物美的消费品需求量大,另外较高的教育水平与低的工资水平对四小龙颇具吸引力。
    在欧洲联盟内部,四小龙的投资重点在英国。伊福经济研究所认为,语言相同和殖民地的历史是主要原因。一方面,它们与英国企业有长期贸易关系,另一方面英格兰东北部,北爱尔兰,威尔士等地区对投资者有特殊吸引力。
    在欧洲联盟内,德国是亚洲人喜爱的第二个投资场所。伊福经济研究所强调说,汉堡和不来梅是尤为重要的投资场所。截至1993年底,在汉堡开业的台湾企业有50家,韩国35家,新加坡和其它东南亚国家20家。四小龙中韩国在德国投资最多。1991年韩国对联邦德国的直接投资达到5.31亿马克。汉城政府通过税收优惠促进韩国企业到欧洲联盟投资。
    新加坡的企业也涌向欧洲。几年前它们在这里几乎没有投资。如今中小企业的代表团经常来欧洲寻求合资伙伴。据新加坡的统计,新加坡私人企业在欧洲的投资1989年为2.03亿美元,1991年达到4.05亿美元。
    虽然目前台湾企业家仍将市场确定在中国大陆,但他们也开始着眼于欧洲。1959至1992年他们在欧洲的投资总额为10亿美元。台湾小企业在欧洲投资最多:每家企业平均投资额为100万美元。韩国投资者则倾向于以大垄断集团的方式出现。
    香港商人奉行的是另一套战略。80年代初他们购买厂房,而不是自己建造厂房。这一趋势已发生转变。他们现在看中合资企业。伊福经济研究所认为,香港企业的投资战略是保销售市场。
    经济学家认为,反倾销税和进口限制今后将促使亚洲人加速将生产转往欧洲。新建工厂将加重欧洲的负担。例如在法国北部纺织基地鲁贝和图尔宽已有120家亚洲企业。它们的雇员主要来自东南亚,工作速度快并且工资低于法国同行。伊福经济研究所认为,今后这些问题会越来越多地影响欧洲制造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