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亚洲预示着世界改组的新方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1-29

    【法国《解放报》1月27日文章】题:亚洲意识(作者法国全国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扎基·拉伊迪)
    今天,亚洲出现两大动力的发展,那就是地区经济动力和实力策源地极其迅速的多极化。亚洲地区经济动力与其他地区主义不同,形式更加多样,而且没有定型。实力策源地极其迅速的多极化不允许人们从日本一个国家、甚至从中日联合的角度来看待亚洲,也不允许人们认为繁荣的动力消除了政权和实力的更加传统的结合。
    如果亚洲对欧洲有所启迪的话,那不在于它的经济成就,而是在于它从互补角度来考虑这些动力的集体能力。通过这种能力,亚洲可能预示着一种新颖的世界改组方式。
    亚洲没有摆脱世界各地出现的地区化进程。亚洲地区化进程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政治上没有目标。亚洲表明了一种前进中的运动,它不需要为自己确定一个建设的目标或目的。虽然马来西亚提出了更为政治化的亚洲观,要建立一个与西方抗衡的亚洲,但这个建议目前似乎难以被人接受。
    亚洲地区化的第二个特征在于它是由亚洲大国领导的,在试图纳入本地区之前,这些大国首先从世界范围思考问题并采取行动。例如,日本试图以其世界强国地位树立起真正地区强国的威望。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使我们以更为积极的方式考虑地区化问题,不是把地区化视为倒退现象,而是视为加强意识和实力紧密联系的新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亚太经合组织传播的似乎就是上升的地区主义形式。
    这种“太平洋地区主义”的第三个特点是跨地区,但是并没有宣布成立“太平洋共同体”。目前,亚洲国家不是从一个完整、有计划、一致进程的角度考虑地区主义,而是将地区主义视为各种互补协议、而且大部分是非正式协议的总和,没有单一货币,没有自由贸易,更没有一体化的宏观经济。亚洲地区化经济活力不依赖于事先共同制定的法规。欧洲地区主义具有典型形式,欧洲联盟就是典范,而亚洲的地区主义是分散的,具有多种形式。
    多极化是亚洲出现的第二大进程,具有多种意义。最重要的意义是证实了经济繁荣的动力没有消除政治动力。在这方面,亚洲与欧洲也有区别,它没有把地区化视为放弃主权的形式。亚洲第一代新兴工业国家考虑发展时把捍卫主权的重任交给了美国人,而新一代新兴工业国家则更加自主地考虑这个问题。
    研究亚洲对欧洲来说不仅在经济上具有必要性,而且也是变换角度思考欧洲特性的必要方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