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官场亲历记(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1-02

    【俄罗斯《新时代》周刊第37期文章】题:外交部的官员和总书记(作者科瓦廖夫)原编者按科瓦廖夫,俄罗斯职业外交官,曾任苏联外交部第一副部长。苏共中央写作班子成员之一。著有回忆录《外交轶事》。
    我从事外交工作已有45年,加上在国际关系学院上学5年,共为50年。我可以证明,苏联的对外政策和外交一直是由第一把手控制的。党的第一把手肯定是国家的第一把手,不管第一书记和总书记是否兼任部长会议主席、最高苏维埃主席或总统。赫鲁晓夫“爱”私人信函体
    1955年秋天,在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后,我从柏林回到莫斯科,担任第三欧洲司一等秘书。从那时起,我才渐渐摸清党和国家的外交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驻波恩首任大使斯米尔诺夫当时委托我们司的工作人员——亚历山德罗夫、布拉托夫和我起草赫鲁晓夫给阿登纳总理的私人信函。我们问,信函该怎么写。他说:“开头大概是这样的:我们的大使回到波恩……总之,要有利于发展同联邦德国的关系。”我们喜欢这个开头,就用了这个说法。信函起草后先送外交部,再交中央批准。葛罗米柯从中央主席团开会回来后说,赫鲁晓夫对信函很满意,还问是谁起草的。赫鲁晓夫还要葛罗米柯重用我们,于是我很快当上了外长助理,而亚历山德罗夫则成了外长顾问。
    赫鲁晓夫爱上私人信函体,到处都用,而且每次都要由我们起草,由葛罗米柯定稿。西方也开始重视赫鲁晓夫的私人信函,报纸提出了“是谁起草”的问题。一致认定,这是有心理学常识,了解西方政治家与公众心态的“伪君子”起草的。
    (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