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台湾城市女性的“新离婚文化”(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4-01-02

    由于现代女性具备经济独立能力,和配偶因金钱观、价值观不同,导致劳燕分飞的情况也愈见普遍。感情存折用罄
    “少年夫妻老来伴,中年夫妻怎么办?”张系国的打油诗准确命中许多中年夫妻的悲哀:感情存折因长期疏于经营、只出不入的结果,早成支离破碎的空架子,于是各管各地过活,彼此只剩冰冷的例行责任。
    但已然有部分女性大胆走出这类乏味的“鸡肋”婚姻。
    《美丽佳》杂志副总编辑朱衣坦言,离婚的最大原因是对自己诚实。有人能忍受暧昧不清,但她如果对感情、对生活不诚实,非仅无法对自己交代,更会很不快乐。
    然而,现代男性究竟如何看待这一波“新离婚文化”?男、女两性如何互动?男性受到那些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是一个没办法走回头路的大变化,我们必须尊重,整个社会也要适应”,本身是二度婚姻的奥美公关公司总经理张亚卿认为。
    男性理智上接受并不表示生活上能实践,大部分在中国传统价值观中成长的男性,太习惯在夫妻关系中扮演主要支配角色,很难用平等价值观看待女性主动求去。因此,他们特别难接受“我和你生活不快乐”、“我们无法沟通”这类理由,而容易陷在“我又没对不起你,为什么你非离开不可?”的思考中。
    许多男性碰到这种情境,无论妻子如何沟通,他还是认定“你一定有外遇”,拼命也不肯离婚。蔡诗萍算一算,“周围就有四对是丈夫发狠拖住妻子青春”。
    不少男性最不能适应女性开始意识到法律的不公,并进一步主动争取权益。冲击带来成长
    虽然大多数男性免不了抗拒、排斥这股新趋势,逐渐地,部分身历其境的男性克服伤痛,从痛苦淬炼出成长。“新离婚文化”固然冲击男性反省,许多有婚姻咨商经验的专业人士,对这股趋势却呈两极看法。
    “除非对方有重大人格缺陷,或你决心做企业家、大艺术家,否则不应离婚,”写过《下一个男人会更好》的作家曹又方认为,很多现代女性太容易赌气、挑剔男人、也太盲目自信离婚后的生活可以过得比以前好。
    她强调,“完美的关系是不存在的”,对绝大部分女人而言,安定的婚姻仍非常重要,然而,离婚女性选择的机会绝对愈来愈少。三四十岁的女性,一旦决定走出婚姻,就得有独立一辈子的心理准备。
    婚姻顾问黄越绥则认为,婚姻好不好,和自身个性绝对相关,不在这次婚姻修正,下次婚姻必然出问题。因此,她鼓励求助者由检讨自身做起,去感动对方,而不光要求对方配合,“即使仍然分手,未来也不会为当初太轻易放弃后悔”。
    无论如何,“新离婚文化”如继续蓬勃,可以预期将逐渐侵独传统婚姻的架构。而现阶段女性的勇于主动道别婚姻,最重要的意义应在于,它是一个触媒,提醒整个社会思考,旧制度解体后,该如何重建新而多元的婚姻架构?(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