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香港词汇入侵中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7-31

    【新加坡《联合晚报》7月24日报道】题:香港词汇“入侵”北京
    自中国经济开放以来,大陆与香港两地的交往开始频密,香港式词汇也逐渐‘入侵中原’,且被广泛应用。
    ·到处有‘中心’·自80年代中国大陆经济开放以来,大陆与香港两地的交往开始频密起来,大陆从中汲取新词汇应用,例如从英文Centre引用为“中心”一词,在今天已被广泛应用,诸如“摩托车维修中心”、“外贸中心”、“商业中心”、“娱乐中心”“旅游中心”
    、“研究中心”……等;而个体户也不落后,亦引进了“发廊”、“发屋”、“大排档”、“鞋屋”等一类的名称;至于“度假村”、“游乐场”、“集团公司”等称谓也随着这类场所和机构的出现而引入大陆。例如“集团”这名词,以往在大陆是多带贬义的,但在中国经济开放的大势下,现在已成为企业与机构的统一称谓,如“外贸”(集团)公司”、“房地产(集团)公司”等等。
    1989年以后,中国经济复苏,大陆与香港的经贸往来更趋频密,连带香港式词汇也逐渐“入侵”。
    大陆所谓“打的”,即香港人惯称的“搭的士”,或内地人所称的“叫出租汽车”。
    ‘打我手提’、‘打·我手机’·且先谈“的”这字。“的士”其实是香港人从英文(Taxi)音译过来的名词。以往,大陆称“的士”为“出租汽车”,而台湾则称“计程车”。至于“的士”这称谓就是由香港传入广东一带以至北京。对大陆人而言,“出租汽车”简称为“的士”,新鲜、方便、又传神,现在还将“的士”再简称为“的”。此外,内地人也喜欢说“打我手提”、“打我手机”,亦有说“打我大哥大”,其实意思是“可致电我的无线电话找我”,其说话上的“省俭”之风,可见一斑。至于“打的”的“打”又源于何处呢?就不得而知了。这可能与“打车票”、“打酒”的“打”类似,有“购买”之意。香港人惯常说“搭的士”、“搭巴士”、“搭火车”,但大陆人只说“打的”,但又不说“打巴士”、“打火车”,可能“打的”象征较为昂贵、舒适和个人化的服务,例如租一部私家车,或在酒店租一部小巴,就会说“打部车去”。影响所及,“打的”也变成北京话的俚语方言,现在北京人会说“我们打个的去吧”,而音调亦较南方人说的“打的”多变化。·经济动力催生语言
    ·从香港的“的士”到广东的“打的”,反映出经济动力是催生语言演化的强大源流,经济愈发达,语言变化就愈急速。一些从北京来香港教授普通话的老师表示,现时,北京人仍说“打球’”,而不是“打波”,皆因这不涉及经济活动范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