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泰国人与大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7-03

    【泰国《曼谷邮报》5月24日文章】题:大米和生活
    泰国人餐餐都要有米饭,不管什么美味佳肴,人们都要有一碟简单煮熟的米饭才能把面前的菜吃完。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面包、干面食和其他许多外来食品在泰国人中间越来越受欢迎,但米饭仍是泰国国民无可争议的主食。连泰国人也很爱吃的馃条也无法与米饭相比。再说馃条的主要成分也是大米。但是,成为泰国家庭中不可缺乏的食品仅仅是大米在泰国人生活中所具有的巨大价值的一小部分。事实上,大米是整个泰国文化和文明的种子。有人说不久前几乎每个泰国人都认为“rice”和“live”这两字的音相近,意思也很相近。这种说法当然并不太过分。
    不到一个世纪以前,差不多所有的泰国人都是农民,过着同样的生活,他们的生活节奏与水稻的种植周期同步。每年泰历7月,在连续几个月干旱以后天下雨了,雨水使地势较高的稻田恢复了生机,到处都可以听到青蛙交配时的共鸣声,这时候,泰国人已作好了种水稻的一切准备。
    不负大自然的培育,不久,金灿灿、沉甸甸的一穗穗稻谷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每年12月底或来年正月是泰国农民喜获丰收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助割稻子,青年男女劳动之余还载歌载舞庆丰收。许多青年在劳动和娱乐中建立了感情,最后结为连理。此外,邻里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大家都以“叔叔”、“姑姑”、“爷爷”和“奶奶”等相称。
    但过去几十年情况已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泰国农民不再仅仅为了自家食用而种水稻了,而是为了销售去劳作。
    如今,泰国农民已不再是在泰国社会中居主宰地位的人群。你不得不承认,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农民生产出来的稻谷每吨才卖3000铢或比这更少的钱。
    在泰国国内,现在大米过剩已不像以前那么常见,更常见的事情是稻谷未入仓就已被全部匆忙卖出去了,农民这样做是为偿还现金的债务。许多农民已卖掉自己的土地逃到曼谷去找发财机会,有的却成为曾属于他们自己的稻田上的雇工。
    现在常常听说稻农要为其家庭买大米吃已不足为奇。
    泰国的真正文化即稻米文化也许正走向终结。以前,长辈们常对晚辈说,踩在米粒上是一种罪孽,还说,每次吃完饭都应对稻米表示敬意。也许不久孩子们就会发现这些教诲是难以相信的道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