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目前是中国抑制通胀的关键时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4-29

    【《日本经济新闻》4月24日报道】题:中国抑制通货膨胀是个关键(记者饭野发自北京)
    中国经济过热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生产、投资急剧增加,结果钢材的批发价上涨了70%,原材料的价格扶摇直上。人民币汇率越来越低,城市里的消费物价上涨率达到了15.2%。也出现了提取储蓄买黄金的动向。政府开始正式控制金融交易,能否真正避免出现通货膨胀,目前正是关键时刻。
    把公共投资和国营企业的设备投资加在一起,1至3月国营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一年同期增长70.7%。特别是在地方,增长率为80.9%。这是因为扩大了地方的投资自主权。这样一来,以建材为中心,原材料价格上涨,2月份的原材料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27.6%。
    其中钢材价格上涨尤为明显、直径为6.5毫米的线材每吨的价格突破了4000元,是一年前的两倍多。线材的国际价格是每吨280美元左右,“如果按黑市上1美元可换10元计算,进口线材也是上算的”(商社人士语)。
    另一方面,城市的消费物价上涨。这里面有放开粮食价格等价格改革的影响,但工资增加,消费扩大也是一个原因。统计局表明:“通货膨胀潜在压力开始释放。”统计局有一种危机感。
    因为城市的物价上涨率超过了储蓄利率,所以人们纷纷提取存储的人民币换美元或黄金,这样促使金货价格急剧上涨和人民币在黑市上继续贬值。
    3月底的储蓄金额自1988年以来时隔5年第一次出现了减少的现象。
    中国人民银行为防止储蓄金流出,将提高储蓄利率。这将是自1990年以来首次提高利率。因为贷款的利率也提高,所以会起到紧缩的效果。
    不过,地方的投资热仍然有增无减,中央也要继续完善交通网等,还要加速重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为了避免出现1989年至1990年曾出现过的因过份紧缩造成经济停滞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