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阅读
  • 0回复

中日饮食文化趣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3-04-01

    中日两国因两个民族的饮食习惯和价值观念不同,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了风格各异的饮食文化。而跨越国界的人际交流往往又会因双方的饮食习惯及价值观念不同,产生所谓的“饮食文化摩擦”。比如,大多数中国人初到日本时,最吃不惯的就是备受日本人宠爱的生鱼片。
    日语将日本饭菜叫做“日本料理”。“料理”,顾名思义,是料理一番之后才能吃的食物。但日本人只是把鱼切成薄片就算完事了,蘸芥末酱油之类动作实在无法视为“料理”。
    日本人喜欢吃应时的新鲜蔬菜。如果你去日本人家里做客,菜中往往有这种时鲜,主人会自豪地说明这是什么地方产的,如何鲜美。但在中国,即使是用新鲜蔬菜招待客人,主人也会再三道歉:“今天对不起了,尽是些素菜。”
    日本人在喝酒之后,往往会再叫一碗“茶渍饭”,这在中国人眼里也很奇异。因为这种“茶渍饭”在中国是家里处理残菜剩饭的一种吃法,不能用来招待客人。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喜欢“吃米”,但日本人和中国人对米的嗜好不同。日本人吃的日本米,尽管都是粳米,但同中国人喜欢吃的那种没有粘性的米品种不同,而且烧饭的方法也不一样。日本人在烧饭过程中,如果中途打开锅盖看看,会遭到严厉训斥。而中国人水烧开后则用饭勺搅和。可是,这样做出的饭似乎不如不打开盖子的饭好吃。盛饭的方法,中国人和日本人也不一样。中国人在给客人盛饭时总是盛满满一碗。日本人只是在给佛祖上供时才有这种盛法。一般日本人为客人盛饭只盛到8分,或者不到8分。没有吃饱,还想再吃时,日本人往往是在碗里留下一口饭,以表示还可以吃点。中国没有这种习惯,一般是要等客人吃完最后一口再添饭。
    任何一个国家,吃饭时都有礼节。都有上座与下座、客座与主座的区别。走迸日本的房间,背着佛龛的席为上座,离出入口最近的席为下座。谁坐上座基本上是事先定下来的,几乎看不到来客互相让座。
    就座之后,你会发现中国人和日本人摆放筷子的方法不一样。日本人把筷子横着放,中国人竖着放。筷子的形状也不一样。中国的筷子比日本的筷子长,日本的筷子越往头上越尖。而且,女筷比男筷要细一些,中国则没有男女筷的区别。
    至于饭桌上的礼节,中国人和日本人最不同的恐怕就是酒的喝法了。日本人的干杯只限于宴会开始,然后就各自随意喝,根据酒量自我控制,而中国人则一定要劝别人一起喝,有的甚至一醉方休。
    菜肴是衡量一个国家饮食文化的标志。但是把日本菜、中国菜和法国菜放在一起,在哪种菜味道最好,哪种菜水平最高这点上,中国人和日本人的意见大相径庭。每个中国人都毫无疑问地相信,吃的东西是自己国家的最好。若问中国人除了中国菜之外,再选择哪个国家的菜时,有趣的是,中国人宁愿选择日本菜也不去选择法国菜。原因是中国人认为日本菜还有独特之处,而法国菜是中国菜的模仿。
    但日本人,特别是日本的年轻人却非常喜欢法国菜。在东京的法国饭馆常常是座无虚席。一些对菜有研究兴趣的年轻人早已不去美国,而去法国留学。
    日本菜的精髓在于选择好的材料和充分利用材料的味道。所以,新鲜的程度,什么地方来的材料,什么季节生产的等等就被看得很重。然后才是刀工好坏、配色如何的问题,中国菜是材料占30%,技术占70%。而日本菜恰好相反。日本菜的材料是极为有限的,烹调的方法也非常简单。所以,有权有钱的人吃的食物同穷人吃的食物没有太大的区别。
    中国人同日本人的美食观点也有很大差别。中国人招待客人、举行宴会,讲的是山珍海味。比如,满汉全席所用的材料都是各种珍贵材料,什么熊掌、象鼻、驼峰等等。中国人所谓的山珍海味是普通老百姓所吃不起的。而日本人所谓的珍味是,“今天刚从对面大海里捞上来的鲷鱼”,或“刚从深山里挖出来的生笋”。
    (张红)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