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复交二十载 友谊日月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9-29

    【本报东京9月21日电】(记者王守荣)九月的东京,洋溢着日中友好的气氛。最近,日本政府和民间团体举办的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的各种活动,显示出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广泛深入的发展。日本政府认为,这种关系“不仅对日中两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日本人在习惯上十分重视统计数字,日本的政府机构及有关方面9月以来陆续公布了日中两国20年来在各个方面交流和交往的有关数字,读者可用最少的时间从这些数字中了解中日关系的概貌并对未来的前景作出自己的判断。高层互访推动交流
    1972年9月29日,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和日方田中角荣首相、大平正芳外相在北京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从而实现了两国邦交正常化。其后,20年来日本有5位在职首相先后6次访问了中国。中国有8位在职总理先后4次访问了日本。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胡耀邦1983年11月访日,并参观了北海道的牧场,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访问北海道。今年春季,江泽民总书记在樱花盛开的时节访问了日本,受到日本朝野各方隆重欢迎。两国领导人在20年间多次互访,一次又一次推动了各种领域的双边交流。友好城市交往频繁
    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的第二年,即1973年,双方开始建立友好省县(注:日本无“省”级行政区,“县”是一级行政区。)及友好城市关系。神户市和天津市最先结成了友好关系,从1973年6月建立关系起,两市的交往频繁,行政视察、合办企业和技术研修等等活动往来不断。其后,在70年代又有13对友好城市出现,80年代最多,有100对省县和城市先后建立友好关系。其中,1983年一年就诞生了16对。90年代不到3年又出现20对。这样,到目前为止,两国之间已有134对省县和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贸易发展投资日增
    中日两国的贸易20年来有了飞跃的发展,现在,从贸易总额来说,中国在日本外贸伙伴中徘在第5位,日本在中国的主要外贸对象中排在第2位。日本从中国进口的产品,主要有纺织品、石油、煤炭、大豆和玉米等等。来自中国的纺织品,占日本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3。从中国进口的大豆和玉米,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第2。中国向日本出口的石油占日本石油进口总额的6%,日本向中国出口的钢铁占日本钢铁总出口额的10%。1972年,中日两国的总贸易额仅有11亿美元,到80年代初曾突破100亿美元大关。后夹的10年又增长1倍多,到1991年,两国贸易额达到228亿美元。这一数额与1972年的数额相比,增长20倍有余。
    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1984年前后开始行动,到去年年底为止,日本在中国的投资项目已有1105项,投资总额达34亿美元。从行业来看,日方的投资最初隼中在服务行业等方面,目前,已逐步向制造业为主的方向转变。人员往来数字可观两国在人员
    也有了相当可观的发展。1972年,到中国去的日本人仅8052人,1982年,增加到136409人,1988年最多,达到476571人。目前,到中国旅游的日本人,约占外国旅游者总人数的70%。到日本访问的中国人,1972年不足千人(994人),20年后,1991年的数字为142150人。现在,常驻中国的日本人(分布在中国27个省市自治区)约有6400人,而在日本全国长期居留的中国人(包括各类留学人员)则约有15万人。
    中国旅日留学生,人数也有很大发展。1979年,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只有127人,占当时旅日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的2.1%。10年后,1989年,旅日中国留学生达到10850人,占留学生总人数的34.7%。到1991年年底,中国留学生总人数为19625人,占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的43.5%,总人数和百分比都居首位。
    日本有关方面从1982年开始每年都组织初中和高中学生到中国进行“修学旅行”。从参加这种活动的学校来看,自1982年起到1988年,逐年增多。
    日本政府认为,20年来“两国关系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应归功于双方长期不懈的努力”,“今后,我们也必须继承前人的事业,在两国关系的坚固基础上,面向21世纪,更加长期、稳定地将日中关系发展下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