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怀旧?痛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8-29

    【美国《新闻周刊》3月10日一期文章】题:正视殖民主义历史
    美国一直在努力摆脱它的“越南综合症”。英国也已认真解决丢掉印度带来的问题。但是法国对于它在印度支那的失败以及10年后失去阿尔及利亚的创伤一直保持着沉默。现在,沉默正在打破。三部以越南为背景的电影——《情人》、《印度支那》和《奠边府》——已经在法国电影院上映;一部关于阿尔及利亚冲突的长达4小时的纪录片《无名之战》得到了评论界的赞扬。老兵们在电台和电视台采访节目上谈过去的经历。巴黎的一家博物馆举办了阿尔及利亚大事展。探讨法国殖民历史的新书和文章不断问世。《新观察家》周刊最近说:“我们的时代终于准备正视其创伤。”
    从电影的票房收入来判断,法国人是带着怀旧、而不是痛楚的情绪来回顾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时代的,他们把它看作一个注定以悲剧告终的爱情故事。爱情是《情人》一片的主题。该片是据玛格丽特·迪拉斯的小说改编的。小说讲的是20年代一位法国少女在印度支那的性觉醒故事。《印度支那》则在如火如荼的越南共产革命的初期骚动背景下寻找浪漫。影坛常青树凯瑟琳·德芙纳在片中饰演富裕的橡胶园主人。《奠边府》描述的是1954年法军被困57天,4000法军士兵战死的败绩。导演皮埃尔·斯绍安多尔费当时是法军战地摄影师,奠边府在当年5月7日失守后他曾在越南人的集中营中度过暗无天日的4个月。不过连他也把他的影片称为“爱情影片”。
    对于阿尔及利亚战争来说就没有这种败局已定的浪漫色彩。在以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而告终的8年冲突中,有大约2.35万名法国军人丧生。失去生命的阿尔及利亚穆斯林可能有100万,差不多有相同数目的欧洲移民(大多是法国后裔)不得不逃离那个国家。
    但对某些人来说,这场战争从未真正结束。那些重返法国的移民们始终沉浸在失去法属阿尔及利亚的痛苦中。右翼极端主义者则为此大作文章。由于其无情的结果以及政治、种族和道德等因素的纠缠,阿尔及利亚成为法国的一场恶梦。不过法国现在终于开始公开地讨论这段历史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