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南美“三岔口”纪行(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2-28

伊泰普水电站
    距友谊桥14公里处,耸立着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站——伊泰普电站。远远望去,大坝象一条弯曲的玉带锁住了巴拉那河,坝内是烟波浩渺的人工湖。18条巨形引水管道象吸水的长龙,为发电机输送动力。两岸林立的电塔、密集的电缆将强大的电流传到远方。尽管现在已是枯水的隆冬,但14个泄洪闸中仍有几个敞开着。河水奔腾而下,发出隆隆的响声。
    伊泰普电站被称作“世纪奇迹”,2.3万建设大军用土石方6385万立方米,筑起一条长8公里、高196米的大坝。使用的混凝土足以重建一座里约热内卢城。从1973年破土动工起,耗资183亿美元,历时18年才竣工。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可满足巴西35%的能源需要。它是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合作的结晶,象一座历史丰碑,辉映着拉美人民的雄伟气魄和聪明才智。
    然而,随着电站的落成,两国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去年5月6日最后一部发电机组安装完毕,两国总统都参加了竣工典礼。巴拉圭总统罗德里格斯在致词中提出要“重新审议协定的某些条款”。原来,根据1973年两国签署的《伊泰普协定》,巴西承担了电站工程的全部费用,巴拉圭仅仅献出它所拥有的半条巴拉那河。电站投产后,两国将平分电能。由于巴拉圭只能消费所得份额的2%,有500万千瓦的剩余,因而为补偿巴西过大的开支,协定规定,巴拉圭须把全部剩余电能以优惠价卖给巴西。这一条款遭到了巴拉圭的强烈反对。许多议员认为,这是带有屈辱性的规定,应该重新修改,巴拉圭应自由支配所得电力。处于严重经济危机之中、欠外债1300亿美元的巴西当然不会同意这种要求。科洛尔总统在仪式上明确指出,协定是两国间“现代关系的基石”,“确保了两国利益的持久和平衡”。他暗示,两国之所以能够求同存异,保持友好、稳定的关系,正是因为伊泰普电站的共同利益。
    边境地区两国人民的个性差异也颇耐人寻味。巴拉圭人民族自尊心强,看不得巴西人傲慢的神情,稍有不逊就诉诸拳脚。巴西人则称巴拉圭人是“未开化的印第安人”,离了他们,就会饿死。造成两国人民隔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历史上战争的创伤,二是国家大小、经济实力的悬殊。1990年巴西的国内总产值为3400亿美元,巴拉圭仅为60亿美元。
    这使人们感到南锥体共同市场的艰巨性。巴西和巴拉圭要在短短4年内协调国内的经济政策和消除经济水平的巨大差别是极为困难的。
    加入南锥体共同市场是否对巴拉圭有利?目前巴拉圭国内舆论莫衷一是。支持者认为巴拉圭可以因此搭上巴西、阿根廷的经济发展快车;反对者则害怕会受制于人,丧失国家独立。(五)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