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正在崛起的印度新一代小说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2-01-04

    【美国《时代》杂志12月16日文章】题:萨曼·拉什迪的后辈
    小说家萨曼·拉什迪1981年在其作品《午夜儿童》中幻想出一代印度新人,他们都诞生于1947年8月15日的午夜,即英国准予印度独立的时刻。这一代午夜儿童具有神奇的力量,在拉什迪的松散、轻快的隐喻中,这批午夜儿童伴随着独立之后的印度一起成长。
    这当然是虚构的故事。不过作为在国际文学界获得成功的作品,《午夜儿童》的确创造出自己的新一代:一群急于步拉什迪后尘的年轻的印度小说家。他们之中,并非所有的人在其作品或想象力中都具有魅力,然而他们都陶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他们增加了西方的大批小说书目,在汉普斯特德和曼哈顿成为文学名流聚餐会上的座上客,并获得声誉极高的书奖提名。
    他们的名字也不是家喻户晓,但是诸如罗希顿·米斯特里、法鲁赫·多迪、阿米塔夫·戈希、费尔多斯·坎加和维克拉姆·赛恩等作家,仅凭一两本作品就奠定其写作生涯和到世界各地观光的生活。他们一年到头走南闯北,没有一个人长居印度。他们象拉什迪一样志冲云霄,非常自负。
    如同历代文人一样,拉什迪的后辈们也是色彩斑斓的一群。坎加是信奉袄教的残疾人,他写的题材是有关他的同性恋经历。夏希·泰罗尔是在联合国的一名外交官,他写的是一部模仿史诗的作品。赛恩是一位有造诣的经济学家,他用普希金式诗的形式写了一部有关加利福尼亚人和他们的猫的小说,此书跻身于1986年的畅销书之列。
    而所有这些作家都是年轻人,有素养的城市人;既有印度人的心理,也有西方的精神,但都未成熟。他们用英语写作,即拉什迪所倡导的那种响亮、节奏快的印度英语。
    这批作家蒙受到拉什迪的恩泽。在拉什迪之前,印度人的作品要在国外出版是很困难的。但拉什迪扭转了这种局面,他同时用英语写出3部宏篇巨著,对南亚次大陆
    ——它的历史、震荡的政局和宗教狂热——进行了探讨。而拉什迪的胆略并非不冒风险:1989年霍梅尼就因为他的那部《撒旦诗篇》,发出要处死他的威胁,逼得他东躲西藏。拉什迪具有巨大的启示力量。新一代作家有意模仿他那种夸张的文体和对重大题材的处理。他们用探索隐喻的手法,模仿性的巨著以及贯穿在小说中的崭新的、现代的神话,冲击着印度和西方的文化领地。泰罗尔坦率承认:“在运用隐喻方面,我们都以拉什迪为师。”泰罗尔的作品《伟大的印度小说》就是按照拉什迪的风格构思的。”
    新一代作家不仅已经诞生,而且似乎在走向成熟。有些人开始在突破拉什迪的束缚。他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不模仿拉什迪的前提下,如何自由地运用这种新的文体。
    伦敦是印度小说家通常获得突破的地方。他们在伦敦得到的有利条件之一是,英国人依旧迷恋于印度这颗昔日大英帝国王冠上的宝石,另一个有利条件是,英联邦国家的作家不仅有资格得到英国的文学奖,而且经常博得青睐。过去的11年中,享有盛誉的“读书人奖”有8次颁给前殖民地的小说家:印度的拉什迪,新西兰的克里·休姆和尼日利亚的本·奥克里。在这3位作家的作品中,拉什迪的影响最明显。
    如英国出版商丹·富兰克林所说:“拉什迪的作品能掀起迎潮流赶浪头的效果。如果我出版类似《午夜儿童》的书,其他出版商也会紧跟上来。”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