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细说港币沧桑史(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11-30

    【香港《华侨日报》文章】题:细说港币沧桑史
    经过150年的历史,本港由一个小小渔村转变成一个国际大都会,期间流通货币几经转换才至今日的“形貌”。
    1841年开埠初期,港府未发行货币,各国钱币都可在市面上流通。然而,政府是以英镑为财政会计的货币单位,香港遂沿英国币制,采用金本位。
    1842年,香港首任总督钵甸乍爵士颁发货币公告,宣布以东印度公司的卢比和在本地及中国流通的货币,包括中国铜钱及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八雷尔银币为法定货币,而英国及其他外国货币仍得以照币面价值通用。
    1845年5月1日,英女皇维多利亚颁发公告,将英国本土发行的金、银、铜币也列为香港的法定货币,试图使香港复用金本位。然而,本地华人已习惯使用整个的或零碎的银币,按重量计算其价值,因此英国的金币及虚价银币并不受欢迎。当时本地一般财政会计多采用银元为币制单位。当香港第一间银行——东藩汇理银行于1854年成立,并首次发行纸币时,钞票面额亦以“元”的货币单位为依据。
    政府于1863年立例发行官铸钱币(币上刻有当代英国君主肖像或皇室图案),并采用银行的币制。
    自1862年7月1日开始,政府财政会计用的货币单位亦由英镑改为银元,香港币制遂正式以银为本位。
    直至1935年11月9日,香港采用一种独立管理的货币。随着通过1935年一元纸币条例,由政府发行面额一元的纸币,并公布以“港元”为币制单位,订定与英镑的汇兑平价为港币一元折合英币一先令三便士。政府又收回全港所有白银设立外汇基金,以备调整港元的汇兑价值。(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