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论中国农业政策和策略的变迁(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8-28

    新加坡学者黄朝翰撰文说,中国农业已进入工艺转型期,政府必须对农业投资、贷款和服务给一贯支持。中国粮食产量能否继续增加,要看是否有更高的生产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7月6日文章】题:中国的粮产问题增长的趋向及其意义(作者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黄朝翰)
    中国接连两年都五谷丰收,尤其在1990年,它的粮产达4.35亿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纪录。中国的收成好,对于占了全国人口80%的农村地区的繁荣,以及对于超过22万个的农村小型企业的生存,都非常重要。农业上的优良表现,也促成了中国经济的回弹。粮食战中取得胜利中共统治40年来,一般来说,在这场粮食战争中是取得了胜利,中国的粮产平均每年增加2.6%,而人口的增加率则为1.8%,但是在这些数字后面是另一些严重的问题,比如粮食的供应是否稳定,省与省之间的分配,以及年产量之波动等等。
    最近这几年粮产的增加,究竟是由于技术上的进步造成产量提高,还是只是因为风调雨顺促成五谷丰收,目前都还无法确定,但只要中国没有象日本及其他工业国那样取得基本工艺上的转型,中国的农业就不能持续地增加粮食,以应付增加的人口的需求。
    中国粮农政策成败,也有其国际作用。中国人口众多,谷类产量占全世界总生产量的20%,全世界稻米总产量的35%,以及世界小麦总产量的17%,中国在国际五谷市场上,既是输入国,也是输出国,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这几年来,中国每年的谷类总输入量达1500万到2000万吨,只是占了国内总产量的4%,假如中国为了要填补国内产量的不足,那怕只是10%,它就需要将谷类的输入量增加两倍,这样一来,世界五谷价格就会不稳,甚至于可能使世界谷类市场脱节,因此中国为粮食产量稳健增长所作的努力继续成功,不单是对北京有利,对整个世界也是有利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自1949至1990年,中国粮产的平均常年增长率是3.3%,自1952至1990年则是2.6%。后者应该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因为1949年并不是可以作为正常基础的一年,中国的农业生产是在1952年才完全复元。但是2.6%的历史性增长率仍然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它超出了1.8%的长期人口增长率,尤其是在热量单位方面。这一点足以证明中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人民肚子问题的官方说法。
    但现在回顾起来,中国农业在过去40年里,不论是在政策还是在策略上,都经历了许多变迁,而它的粮产长期模式也充分反映在这些改变上。我们可以看出三种相当清楚的倾向,而每一种倾向都配合了某一段时期的发展模式,这三段时期是1952至1958年,1959至1977年,以及1978至1990年。政策变迁利弊各现1952至1958年,中国学者一般上称这一段时期为“制度改变”的时期。中国在1952年成功地推行土改以后,马上着手改组农业结构,以配合它的社会主义目标。他们将农民组织成互助组,然后成立合作社,最终成立公社,农民的收入完全要根据“工分”来计算。在这段期间内,中国的粮产增加了3.4%,人均产量达到295公斤的高水平。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粮食输出国。
    由于过渡到集体化并没有遇到多大的困难,到了1959年,毛泽东便决定把中国的农业结构推到更高的思想层次上去,他于是展开大跃进,成立人民公社,但这场群众运动由于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大为不当,结果也就大大的失败,接连两年,中国的粮产减少了15%,为了应付国内歉收所造成的问题,中国只好向工业国家购买粮食。
    1959—1977年,在人均粮产方面,这是一段相当停滞的时期。中国是一直到了1978年,人均粮产才恢复到1957年的高水平,即306公斤,足足花了21年。政府花了好大的力量,使粮产恢复到正常水平。它修改了公社的生产组织制度,将有关生产的决策扩散到生产队的层次上。此外,为了执行毛泽东的“自力更生”政策,中国不惜忽视其他农作物的生产而把谷类的生产放在第一位,它甚至于没有照顾到有关的土地是否适合种植谷类。这一段时期也正是中国搞文革而全国动荡不安的时期,中国政府面对很大压力,无法顺利推行农业的技术改革。在这段期间,中国粮产的平均增长率只有2.9%。
    1978—1990年,这正是中国推行经济改革的时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政府解除了不必要的思想限制,以及对农业生产的政治干预,让经济与工艺的基本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改变是由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承包制度开始,最终造成了公社制度的解散。中国政府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利经济成长的措施,来支持制度的改革,这包括了政府以更高的价格购买谷类,以及开设农村自由市场,让农民以“好的价格”售卖超产的农产品。这些措施对农业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但农作物产量接连几年都持续增加,副产品的生产也普遍提升。在这段期间内,中国的粮产的平均增长率达3%,比起1.4%的人口平均增长率多了很多。357公斤的人均产量也是一个历史性的纪录。(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