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1990年日本电影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12-28

    【日本《朝日新闻》2月5日文章】题:1990年电影界动向与回顾——外部资本迅速涌进电影界(记者山口宏子)
    1990年,以往“日本电影”和“外国电影”之间有明显界限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黑泽明导演以独特的审美观和高清晰度技术,使影片《梦》获得巨大成功。《梦》是根据黑泽明所作的一个梦写成的剧本。这部影片堪称是今年日本电影界一部有代表性的佳作。但是这部电影是用在美国筹措的资金制作、由美国的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向全世界发行的。日本迄今的逻辑是,电影的国籍属于“出资国”。按照这个逻辑,《梦》则应算作“美国影片”。
    今年夏天上映的科学幻想影片《悲剧2050》是由日本企业出资制作的,包括演员在内的制作班子全是好莱坞的人。按照过去的分类,这部影片是日本的。但这是一部英文影片,把它称为日本电影似乎也不合适。
    英文片《中国阴影》是由日本出资、日本人柳町光男导演的。拍摄班子和演员有美国和香港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人。这部影片又该算为哪国的呢?诸如此类,还有日本企业出资张艺谋导演的《菊豆》。
    日本导演用外资拍摄影片的事例过去也曾有过。但是今年大量的“国际电影”问世与过去有不同的原因。“电影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已不能完全用“电影是世界共同语言”这句话所能解释。录像机、电视、卫星转播和有线电视等多种传播媒介加速了映像软件的竞争,日本企业为了得到软件的权利,向国内外大量投资。这样做产生了“电影国际化”的现象。
    今年继索尼公司收买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之后,松下电器产业公司上个月收买了拥有环球影片公司的美国音乐公司。这种旨在加强软件销售以确保硬件的竞争也在激化。
    影片除了在电影院放映赢利外,还可以在影院之外获得利益。因此,过去与映像风马牛不相及的企业开始参与影片的制作。
    其典型事例就是《天与地》的拍摄。这部影片的制作费达30亿日元,是由运输公司和证券公司等30多家企业负担的。以这些企业为后盾,卖出了530万张预售票。电影内容如何尚不知道,发行拷贝收入就达50.5亿日元,成为最轰动的日本影片。
    前面提到的《悲剧2050》也是这样。制作费达70亿日元,原定目标卖预售票300万张。松竹电影公司甚至不惜停止发行传统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以保该片的上映率。这部影片的拷贝收入为15亿日元。
    今年从海外传来了一些好消息。黑泽明导演获美国奥斯卡特别荣誉奖,《死棘》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
    外部资本正在流人日本电影界。这犹如一股劲风。日本电影业是凭借这股劲风迅速发展呢还是遭受这股劲风的摧残而一蹶不振呢?日本电影业正处在这样一个生死关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