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中国经济前途光明(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0-10-08

    【日本《经济学人》周刊文章】题:中国经济前途光明(作者国民经济研究协会理事长叶芳和)经济改革成果显著中国前景意外光明。北京到处是来自台湾、香港和韩国的游人,局势稳定。给人的印象是,实际情况与日本新闻媒介的宣传大不一样。在天安门事件一年后的今天,群众似乎希望稳定。
    中国自1978年12月举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不是改变“计划”,而是突破计划这一障碍本身。这是问题的实质。
    目前,中国有五种所有形式。一是全民所有制,二是集体所有制,三是合作所有制(包括合资、独资企业在内),四是私有制(规模较大的私人经营),五是个体所有制。三、四、五是民间企业的所有制。
    也就是说,开始从彻底实行公有制转为承认民间企业的体制。
    这一改革是经济政策观念的重大转变。在这一改革中,中国决定把提高工作效率放在首位。
    在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成果中,近10年来的实际经济增长率是建国以来最高的,为10%。而且,近10年来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了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的增长率。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问题是,由于经济过热而导致了通货膨胀。通胀趋向缓和近几年来,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是同通货膨胀作斗争。这一次的通货膨胀是典型的需求压力型通货膨胀。这是因为,经济增长的速度迅速加快,导致经济过热。不过,地方因权力分散而各行其是也是一个原因。
    另外,地方的投资计划集中在一般加工工业上(彩电等轻工业)。在这些领域,产品价格高,利润大,建设周期短。而对能源、原材料等投资周期长的基础工业部门,地方不进行投资,都由中央负担。对于交通运输部门,地方政府也不进行投资。这样一来,基础产业显然落后于一般加工业。
    能源的年增长率为7%,加工业的年增长率为18%,两者相差很大。在这两者之间产生不平衡是理所当然的。由于地方的一般加工业迅速增长,因此,能源和原材料供不应求。现已发展成障碍性通货膨胀。
    更令人不安的是,迅速扩大的加工工业已不能以满足市场为前提进行经营。地方的企业(国营企业)的产品未必适合消费者的需要。
    虽然地方加工工业的投资迅速扩大,但消费者并不具备相应的购买力,因而库存堆积如山。
    另一个矛盾是,随着地方自治权的扩大,各地区都想把自己的经济搞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于是出现了各地区竞相保护自己的产业的动向。从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这也是个不利因素。
    由此看来,这次的通货膨胀同基于经济改革的权力下放有关。因此,中国从1989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紧缩政策。物价趋向稳定。今春以来,改变了某些政策,国家投资虽继续受到限制,但开始放宽信贷。(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