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改革成功的前景不容怀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6-01

    【西德《商报》5月26日文章】题:北京在超车过程中打滑(彼得·赛德利茨发自北京)
    东欧改革的积极性尚受莫斯科压制之时,中国已在改革征途上起步。中国改革的起点从一开始就比苏联强。
    中国1949年已拥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经济体制。中国人天生就有一种经营管理的头脑。
    中国的改革还得到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在海外生活着5000万中国人,其大部分在人民共和国有亲属关系。对生活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这5000万人的力量不能低估,他们拥有知识、有良好愿望、联系广泛并拥有资金,他们愿为改革做出贡献。
    生活在农村的8亿多中国人,在农业改革大潮中焕发的诱惑力在苏联是不可想象的。另外,中国把军费开支由10%压缩到7%,并裁减100万军队,所产生的效果也是极为明显的。
    位于吉森的尤斯图斯·利比希大学的阿明·伯内特和冈特。耶内在对苏联和中国个体经济所做的一份分析报告中说,中国的农业改革完全脱离了教条主义影响,而苏联至今的农业和其他领域改革却仍在意识形态的束缚之中。
    目前,中国已重新走上发展家庭个体经济的道路,革命前家庭个体经济相当繁荣。目前“个体户”已发展到1200万家,包括修鞋、裁缝、土木工和旅馆饭店。调查表明,中国推行个体化包括各个经济领域。
    正如饭店、旅馆、电影院、剧院、运输、工厂和商店一样,原料和采矿(象金矿)也出现了个体和集体经营者。个体开业的医生已有8.5万人,甚至出现了私人开办的幼儿园和学校。象理发店、修配厂和饭店这类国营企业,通过租赁的办法也对这些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起了巨大鼓动作用。疲惫不堪的国营服务行业通过这种办法焕发的活力,在全国到处可见。
    因此,国家垄断商业的现象早已被突破。苏联式的“商品批发站”已面临竞争。
    新型的贸易中心和购物中心已经出现。
    国家出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心偶尔也进行干预。工矿企业首次出现劳工合同,社会保险也在酝酿之中,“铁饭碗”将被取代。所有这一切都关系到金融、税收和银行改革。
    标准化的工作已着手进行,市场经济的财会和核算制度将要建立。
    整个改革要以法制改革为担保。应有一支法律大军为制定新的法律而工作,以使经济改革有长期的法律保证。国内企业改革正采用对外开放政策。外国人的活动范围早已不受“经济特区”的局限,只要外国人愿意还可承包各种建设项目。
    中国的大门已被撞开。当然,这场革命性的经济变革已带来一些社会问题,近来这些问题表现得异常明显。
    由于中国的改革比较务实,很少受意识形态影响,由于中国人天生的聪慧和有经营头脑,又勤奋好学,所以当中国目前在超车道上在意识形态方面出现打滑时,不应把中国改革获得成功的前景看成已渺茫无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