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如何教导孩子慷慨待人(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3-28

    【美国《读者文摘》1989年2月号文章】题:教导孩子慷慨待人(作者弗雷德尔·麦纳德)
    女儿8岁时,在圣诞树下发现了那个她梦寐以求的洋娃娃。那是个洋溢浪漫色彩的老式大型洋娃娃:有长长的金色卷发,浓密的睫毛,一件用艳丽粉红色人造丝绸和薄纱花边做的长裙。当然,每当有朋友来到并照例问她“你收到什么礼物”时,女儿立即就把这个新洋娃娃搬了出来。我那时正在厨房里剥栗子壳,忽然,我听到一阵不对头的对话。
    “我们来玩摆家家酒。我扮母亲,安娜做我的小女儿。”那是凯西的声音,她是个身体强壮、意志坚强的8岁女孩。
    “不,不,不要脱她的衣服。对不起,凯西—你玩那个小洋娃娃吧。”
    “我要这个。”接着响起了拉扯和尖声喊叫的声音。“你应该让别人分享的!”
    “分享”这个字眼击中了我的要害。圣诞节是个普天升平、万众和睦亲善的日子而我的孩子却表现得像个小气财主。于是我冲到卧室,当着两个正站在那里怒目相向的小女孩宣判:“罗娜,让凯西玩一会儿。”凯西一把抢走了洋娃娃,罗娜立刻大哭大闹。我退出房间,自觉做了一件很对的事情。不久,凯西砰砰声地奔下楼梯,跑出门外。罗娜跟着下楼,手里抓着洋娃娃安娜。安娜有一条臂膀这时已晃晃荡荡,悬垂在粉红色的薄纱花边衣袖外面。“我已经告诉过她不要脱安娜的衣服。你看,她把这条臂膀拉断了,裙子也扯破了!”
    回想起我那次闯的小祸,我为自己的不智深感汗颜。我不仅干涉了一次小孩子的争吵,还迫使罗娜放弃一件属于她的珍贵东西。有多少成年人肯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公诸同好?我知道,假如有个朋友想向我借那串我刚得到的古董项链,我一定会说:“这串项链对我有特殊意义,我不想把它借出。不过,我乐意把我那串紫水晶项链借给你。”
    大多数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子女慷慨大方。这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宽宏大量对于社会和谐以及个人幸福都有裨益。但另外还有一个坏理由:父母常把小孩视为他们在这世界上的代表。因此,孩子如果贪心、自私,似乎就是暴露了父母亲丢人的弱点:不是他们本身也自私自利,就是他们教子无方。
    婴儿是不会让别人分享他喜爱的东西的。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在玩得高兴的时刻里,也许会绽着小天使般的微笑递出他的小甜饼一可是如果他哥哥咬去一口,他就会号啕大哭。一个两岁大的孩子也许会把他的蓝色玩具汽车借给别人—如果他看上了另一辆绿色的,或者他突然心血来潮,又或者他本来就不太在乎那辆蓝色玩具汽车。这不是与别人分享,这只是做他自然而然地想做的事。在一个小孩能够大大方方地出借一件玩具以前,她必须先确实知道那玩具是属于她的。因此,如果孩子是在4岁以下,聪明的做法是在要求她松手放开玩具—即使只是短暂时间—以前,首先确定这孩子的物权。
    在孩子发生争执时,不妨试试这样说:“莎拉只是想把你的洋娃娃放在婴儿车里推出去散散步。她几分钟就会回来的,对不起,莎拉?”这不是对洋娃娃的主人“让步”;这是为慷慨奠立基础,因为慷慨是要在需要获满足之后才诞生的。
    大多数孩子成长到了第3年,就会发现有玩伴的快乐,也无可避免地会发现玩耍时礼尚往来的必要。
    玩滑板时如果有个朋友一起呼啸前进,肯定会更加有趣。3岁大的孩子会大部分时候(但不是必然)愿意与别人分享,因为那对他有好处。
    这些好处也许是公平交易、有人作伴、或者大人的称赞一或者“你看我多乖”的感觉。到了4岁时,一个备受钟爱和得到适当指导的小孩,能体会到另一个没有三轮脚踏车的孩子有什么感觉。
    如果你想培养孩子慷慨大方,有些事情是你很明显不应该做的:
    不要强迫孩子拿出他宝贝的东西与别人分享,例如一支饱经风霜的棒球棍,或者妈妈的旧洋娃娃。
    不要一本正经地谈论不自私的可爱和拒绝分享的可憎。
    不要因为孩子拒绝和人分享就严厉处罚他。如果一个学前孩子卷入了一场因所有权而起的争吵,适当的做法是把他拉开,让他暂时独处,等到他表现得较有礼貌时再让他出来。揍他一顿或者永远没收那个玩具,很可能激起他的怨恨,使他更不愿意分享。
    (上)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