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西德《商报》载文认为:中国不能放松对债务的有效管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2-26

    【西德《商报》2月13日文章】题:逐渐减少短期贷款将缓和中国的债务情况
    债权人和银行曾多次提醒北京不要采取喘不过气来的债务政策,并且警告北京向国外短期贷款的比例太高。不起作用的贷款控制使得人们要求中央管理贷款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
    到1987年底,中国的总债务为社会生产总值的8.1%,与出口收入相比,还本付息率在7.1%左右。但据外贸部的一位副部长估计,到1992年还本付息率将提高到15%,并且也不能排除提高到20%的可能性。1988年年底,中国的债务已达到350亿美元。
    在1985年和1988年之间,中国的外债每年增长30%以上。其中有约一半是短期贷款。在中央放宽贷款政策之后,地方政府机构、贸易公司和国营企业的大批代表拥到国外,在全世界为工业建设和基本设施建设项目搞到资金。但北京不能为引导和监督不受限制的资本输入提供合适的宏观控制手段。
    不仅仅是世界银行在1986年就已经提醒中国要当心不可避免的后果。
    最晚到90年代中将可以看出,中国的债务控制有什么价值,因为在1992年和1995年之间,要偿还大量的日元贷款。据外贸部估计,1992年至少必须筹集80亿至90亿美元偿还债务。仅仅增长的利息就需偿还42亿美元——到期偿还的数目至少要比1987年到期偿还的数目高50%。
    作为第一批稳定措施之一,北京在1988年不只是重新收回了金融和信贷政策,而且也明显地限制了商业贷款和日元贷款的比例。在此期间,短期贷款的比例至少可以被减少到整个债务的1/4。需要1000万美元以上国外资本的项目几乎不再允许由私人资助。相反,中国正在加强寻求软贷款来搞建设项目以及加强寻求政府贷款。
    在限制新债方面也取得了成果。1988年,外债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但是,中国仍然缺乏一个协调的债务管理部门。目前对贷款的管理仍然不统一:中国人民银行,即中央银行负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发展银行提供的贷款,财政部负责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外贸部主管外国政府提供的贷款。
    世界银行不仅仅批评中国的贷款管理方式,而且也批评中国始终还没有为今今后几年制订出债务对策,这会使它遭受巨大的货币风险的危险。唯一的一个监督中国债务政策的机构力量太弱,它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从属中央银行的“国家外汇管理局”虽然承担监督国外债务的任务,但它在中国金融和信贷方面众多的主管部门中缺乏政治权力和从而缺乏贯彻能力。
    此外,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竞争兴趣已导致人们正在考虑建立新的债务管理机构。
    稳定现在开始实行的步骤是必要的。刚刚取得的成果不应导致重新放宽控制。无论是从短期还是中期来看,北京都不能放松采取更有效的债务管理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