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日本共同社记者松尾报道:黑河:中苏和解的最前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2-02

    【共同社东京1月28日电】题:黑河—中苏和解的最前线(特派记者松尾发自黑河)
    中苏两国在下月初于北京举行的外长会谈中将正式决定举行首脑会谈,实现历史性的和解。在这之前,记者访问了中国位于中苏边境最前线的黑龙江省黑河市。在物资方面中国转为优势
    黑河市同黑龙江对岸的苏联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一年前就开始了边境贸易。在这里,以经济为主的友好合作取代了过去的敌意,使人感到了中国方面对发展中苏关系的热烈期待。
    1969年中苏发生武装冲突时,黑河曾因摆在对岸的坦克而提高了警惕,现在黑河已成为中苏和解的最前线。黑色的车辙把两岸连结在一起,这是每天运输700吨物资的卡车和旅游车留下的痕迹。1981年9月恢复的易货贸易去年已达到1.2亿瑞士法郎,超过了两国边境贸易中断前的1957年至1966年的贸易总额。去年9月,不需要签证的一日观光旅行也已解禁。进入今年以来,除了星期日之外,中苏双方每天轮流派由40人组成的旅游团对这两个城市进行互访。
    黑河市人口为14万,市中心的街道布满了商店。为了招徕苏联顾客,商店里摆满了来自各地的物资,同北京的商品陈列窗差不多。甚至还张贴了“台湾鞋到货”的广告。受苏联顾客欢迎的商品有手帕、洗发香波、口红、铅笔和电子表等。
    身穿上等皮大衣、头戴皮帽的一群男女聚在一起购买廉价的日用品。他们一走出商店,就被团团围住,双方拿硬币和香烟进行交换。购物后,他们便到学校参观,学生们用俄语演唱歌曲“喀秋莎”。两个孩子的母亲留德米拉被学生们的演唱感动得热泪盈眶,她激动地说:“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接待工作都很好。”
    黑河市民的表情比较冷淡。他们说:“苏联的改革不错,不过,商品比较单调。只能买回火锅。”还有人说:“苏联的计划经济限制过死。无论是哪家商店,商品的价格都一样。烟酒可能是配给的缘故,在商店里买不到。”
    黑河地区边境贸易公司主任凌人材说:“苏联的进口货绝大多数是初级产品。中国的出口从日用杂货和轻工产品到电子产品,多达390种。”他强调了中国商品的多样性。
    市当局人士说,外省的100多家公司也参加了易货贸易。
    经济改革的结果使中国的消费品越来越丰富了,而苏联改革并不遂人心愿,日用品短缺。仅从边境贸易来看,过去的老大哥(苏联)同小兄弟(中国)的经济关系似乎完全发生了逆转。期望成为北方的经济特区
    中苏两国政府已就在黑河架设火车和汽车两用的铁桥基本上达成了协议。双方的贸易代表每天横穿黑龙江,两国关系正在迅速扩大。不过,这里也有摩擦。中国方面要求象香港、澳门和台湾居民以及海外华侨那样,同意游客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进行交流,而苏联对此还没有表示同意。
    也有人指出,这表明,苏联对乘改革和开放之势、把日本及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与技术引进黑河、企图在对苏经济交流中占据优势的中国不知所措。
    很多人指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方面是多么欢迎外资,甚至可以说有些性急。“如果日本参加西伯利亚的开发,那么,对黑河的影响则很大。如果能进入黑河,就有望成为北方的深圳。”(黑河地区边境贸易公司主任凌人材语)“如果把外资引进黑河,并利用外资建设工厂,那么,就无需把产品从北京或上海运来,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向苏联出口产品。”(黑河市外事办公室吴副主任语)。
    目前,中苏双方还在研究共同开发计划,地方一级的直接谈判正在抓紧进行。据几位当局人士说,中苏双方正在就如下问题进行协商:1、在黑河河底铺设管道,苏联每年提供电力和液化天然气;2、中苏共同建设水力发电站。
    关于这一点,北京的日本经济人士指出,日本与亚洲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有可能参加这些计划。日本经济人士说:“两国之所以采用易货贸易方式,是因为外汇短缺。不过,如果想通过大型计划构筑经济基础,那么,引进外资和技术则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戈尔巴乔夫去年表明了在西伯利亚建设经济特区的设想。苏联同韩国和台湾的经济交流也出现了扩大的苗头。鉴于上述情况,以中苏边境地区为舞台,实现超越意识形态的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经过长期的紧张时代,在去年10月刚刚被指定为对外开放城市的黑河,使人感到仍然存在封闭的侧面。
    这就是:1、在黑河逗留的4天当中,在长途电话断线的情况下,不用说国际电话,就连同北京也无法通话;2、护照交给旅馆保管,公安当局进行检查时如感到可疑,不经本人同意便可把护照带走;8、即使是机关干部也不知道什么是“外汇券”的情况屡见不鲜。对外国的投资家来说,这些恐怕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