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西德《时代》周报认为:中国经济改革中途出现真空地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11-01

    【西德《时代》周报10月20日文章】题:邓小平打算继续推行开放政策
    苏联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目前都处在危机之中。苏联的危机是由于迄今取得的成果甚微,中国的危机是由于发展过快。
    近几年来,中国人经济持续增长。但他们必须向严重的通货膨胀展开斗争。
    怎么办呢?继续还是停止价格改革?美国金融家米尔德·弗里德曼不久前访问北京,建议放开各种价格。这对中国人来说太过份了。
    实际上必须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1984至1987年年均生产总值增长13%,货币发行量增长25%,贷款额增长26%。多年来,使中央银行在一定程度上独立行动的各种尝试都未奏效。一有必要就印钞票,只图暂时痛快。
    今后两年要压缩建筑业的需求,象彩电和冰箱这样高档消费品的需求也要压缩。利用居民储蓄营造住房,并使国营和集体小型企业私有化。
    认真对待通货膨胀和减少货币发行量,就必然提高贷款利率。不赢利的企业必然垮台。11月1日起破产法开始生效。除多年潜伏的通货膨胀外,迄今一直潜伏的失业现象也会出现。
    改革者处于十字路口。他们离开陈旧的计划经济大厦已经很远,不可能再重新返回。但是,他们又没有胆量完全迁入全部市场机制的新居,因为不具备这样做的条件,而且这样做也违背他们中央计划经济权限的概念。走在中途处境最难:在既不能完全按计划经济、也不能完全按市场经济办事的中途,出现了真空地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