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在政治稳定条件下争取经济进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1-27

    【日内瓦出版的《世界联系》月刊创刊号文章】题:中国:帮助改革取得成功(作者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强有力地重申了中国要推行改革政策。但是,很清楚,由于这一任务十分复杂,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是逐步的和谨慎的。
    这次代表大会所产生的新领导集团现在将不得不恢复实行经济改革的势头并采取步骤把具体措施付诸实施。事实上,它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一个问题:如何在保持政治稳定的条件下取得经济进步。鉴于通货膨胀(在中国,这历来是造成不稳定的一个根源)的危险及其社会影响,物价改革问题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不是同时在政治上放松限制,是否可能真正地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由于年轻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混乱,也没有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艰难困苦,这个问题就更增加了复杂性。这一代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仅仅是他们在电视上所看到的东西,因此他们的情绪变得更加急不可耐。
    实行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行政机构的中层干部和党的干部。中国共产党有4600万党员,随着改革的往前发展,其中许多人就会失去有权有势的地位。抵制这种变化是人的本性。官僚们裹足不前有着各种原因:一些人担心以后会由于在实行改革方面犯了意识形态“错误”而受到批判,另一些人担心个人的处境或在思想上抱有真正的不同看法。
    新领导班子通过施加强大、持久和全面的压力,迫使行政机构贯彻实行所选定的改革,就必定会找到一种方法来增强行政机构的活力。
    但是,中国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处境比苏联领导人要好。发动中国人想要实行的那种重大改革是需要很大自信心的。在这方面,俄国人的自信心要差得多。
    当然,中国人改革运动的成败取决于他们自己。但是,帮助这场改革运动获得成功是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的。
    在经济领域,中国领导人担心美国和欧洲的保护主义倾向,因此,我们必须使我们的市场尽可能保持开放。但是同时,我们应当继续力促中国也开放它的市场。
    我们应当放宽技术出口控制以扩大我们的出口,同时也帮助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出于同样的考虑,为了自身的利益,我们应当继续支持外国在中国投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