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通过国际教育培训管理人材的熔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8-01-27

    【西德《世界报》文章】题:欧洲经济学院:通过国际教育培养管理人材的熔炉
    欧洲经济学院的毕业生在下述3个方面尤为出众:会多种语言、灵活、有实践经验,因此,他们在著名的公司找到收入可观的工作通常是不成问题的。
    这个非常规的学校被视为培养受过国际教育的管理人材的熔炉。它在8个国家为这些大学生提供完全统一的学习课程。在3年培训期间,学生们依次在巴黎、牛津和柏林各学一年,也可以选马德里代替柏林。
    当在一个地方逗留结束时,整个年级(大约100名大学生)象巡回演出的马戏团一样迁往下一个国家,欧洲经济学院的教师和备有高度现代化设施的大楼(有最新视听技术设施的大教室、语言实验室和计算机房)在等待着他们。
    在第一学年过后,欧洲经济学院的学生就不可能在一个地方呆3个月以上。比如:1/3学年在牛津,在英格兰北部进行8个月的市场考察,在牛津和柏林各呆1/3学年,在慕尼黑实习,去巴黎进行8个月的结业考试,也许还要在马来西亚进行额外的实习。
    这些大学生主要由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生组成。不过,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和希腊的学生数目也在上升。
    欧洲经济学院是1973年由巴黎工业和贸易协会隶属的欧洲商学院建立的。该校的毕业文凭相当于综合性大学的毕业证书,并且可以在联邦德国申请学位。
    这个学院经常进行成绩考核,几乎没有“不及格者”。原因是明显的:经过考试录取的大学生一般都已具备圆满完成3年学业的能力。
    具体的要求是:应试者应该能够在一篇以普及教育为题的文章中,以争论方式讨论一个综合性问题。还要进行书面的逻辑学考试,考查数学和统计能力。英文、法文(必要时还有西班牙文)的丰富知识必须通过几篇作文和若干练习加以证明。
    在个别谈话中,由一个4至5人的小组对考生提问,考题涉及政治和社会问题,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设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