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日一教授撰文:中国乡镇工业的经济------社会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11-30

    推进农村工农业分工,导致农民阶层分解,促使小城镇与周围乡村形成网状结构
    【《日本经济新闻》11月19日文章】题:中国农村出现的基层工业(作者法政大学教授清成忠男)
    在中国,被称为乡镇工业的另一种工业化在发展。它同依靠国营大企业的工业化体系不同,是在利用市场经济的农村地区出现的“基层工业化”。
    这种分散在基层的工业化,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一、有选择的工业项目;二、以原始的方式积累社会主义性质的资金;三、利用市场经济;四、在小城镇形成产业据点。
    发展小城镇对农业现代化是不可缺少的,它有多方面的意义。例如:形成乡镇工业的基地,成为流通的据点、吸收剩余劳动力的场所和农村文化与生活服务的中心。不仅乡镇工业,还有建筑业、商业和服务业等各种乡镇企业都可以在小城镇得到发展。
    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农村中在农业与工业的社会分工迅速发展的同时,农民阶层也发生分解,农民“脱离农业”的现象日趋显著。而且,小城镇与周围农村连结起来,形成如同细胞核与细胞那样的关系,就整体来看,正在形成一个网状结构。
    乡镇工业经营上的特点,可以简单概括如下:一、所有权有多种形态;二、民营式经营;三、厂长责任制;四、引进经营原材料;五、向科学管理的方向努力;六、集约劳动。
    据说,迄今为止,通过兴办乡镇工业已吸收7000万人就业。也有人指出,因经营能力不够而失败的事例并不少。
    但是,似乎可以说,从整体看,已取得一定成果,对摆脱贫困作出了贡献。
    可是,它虽然纠正了吃“大锅饭”的不良平均主义,却扩大了收入方面的新差距。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