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撒切尔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6-24

    【日本《朝日新闻》6月18日文章】题:当今时代的领导人特征——撒切尔现象(作者浅井泰范)
    英国首相玛·撒切尔的信念是坚持到底,其使命感之强烈已至极限。她坚信,只有自己的政治才是能把祖国引向光明的未来的唯一政治。尽管会产生政敌,会出现异议,但她的政治无疑是向现代国际关系这一水面上投下了一块巨石。
    我们不妨把因此而产生的波纹称作“撒切尔现象”。不能忽略形成“撒切尔现象”的“撒切尔要素”。下面例举的是我所想到的一些要素:
    年轻玛·撒切尔首相生于1925年,虽已年过花甲却比中曾根首相年轻8岁,而且比我国的8位新领导人中的任何一位都年轻。
    健康虽作过小手术,但健康状况良好。据说她睡眠时间很少,在这一点上可与拿破仑媲美。
    是女性被称为英国第一位女
    宰相,已执政8年。但她与女权活动家尚有距离,在她迄今为止的执政期内仅任命过一位女性阁僚。
    命大她曾多次成为暗杀的目标。最危险的一次是1984年参加保守党大会时,作为会场的饭店被炸,她仅以两分钟之差免于一死。
    善辩她常常看准对方,以富于哲理的语言彻底击垮对方。吸取教训她潜心研究历届首相被迫下台的原因,以便不重蹈覆辙。注重实施她深知,仅有公约,民众是不会理解的。临危不惧1982年马岛战争英国出动舰队一事便是这一品质的明显表现。她非常清楚,“勇气”是英国国民的天性。不怕孤立譬如1986年支持美军轰炸利比亚,允许美军使用英国国内基地的姿态曾受到国内外的谴责,但她却始终贯彻自己的方针。审时度势当民众习惯于混合经济,依赖福利政策,开始滋长懒惰情绪时,她便推行搞活私营经济和“小政府”等政策。能在时代的舞台上导演出有声有色的戏剧。不回避挑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她都以敢于面对共产主义者的姿态而自豪,而且随时准备迎接对方的挑战。深谙现实主义并非一味地对峙,而是偶尔表明精辟的政治见解,出其不意。与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关系就是其例证。宣扬“激进的改革”担心“保守”的形象常常会给人以不求进取的印象,因而她常常使用“激进”这个形容词,谋求给人以向前进的印象。反对单纯平等主义认为劳动者与懒汉之间应有差别。鼓励勤奋、节约和克己奉公的精神。她早就宣布,今后无论在教育方面还是在税制方面都要进行彻底改革。不相信官僚的力量认为无论在内政还是外交方面,如果依靠官僚起草文件或进行谈判都将一事无成。坚信政治家的作用,不允许官僚为所欲为。
    还可以举出一些。可以说,“撒切尔要素”是当今时代的领导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特征,而“撒切尔现象”则是这种特征的具体体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