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重蹈覆辙 再吞苦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6-23

    【本报巴马科6月10日讯】(记者韦巍方裕贵)1986年1月19日《参考消息》曾刊登一篇题为《从幻想到痛苦——一位中国姑娘同外国人结婚的悲惨遭遇》的文章。现在这位中国姑娘D的情况又怎么样呢?记者通过了解和与D本人的交谈,才得知她后来同一位在马里做生意的美国古董商人米勒的结合又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幻想破灭由于米勒的插足,加速了D与马里人S的离婚,然后D很快地与米勒成婚。婚前,米勒曾许诺婚后去美国生活,送她去大学深造美术专业,并供养已有的两个孩子。但是结婚后,米勒便违背诺言,从不提及去美国的事。更使D伤心的是,米勒不允许她与S生的小孩住进家里。D无奈,只好把孩子托付给在巴马科开中餐饭店的哥哥抚养。当D去饭店看望孩子次数多或给孩子带食品及衣物时。米勒就对她大发雷霆,甚至用离婚来威胁,每次事发总是以D的妥协而告终。现在,D只能趁丈夫出差或自己外出办事的机会偷偷地去看望孩子。D谈及此不禁流下了伤心泪。她说:“现在的打算是过一天算一天,不再奢望什么了。”互相利用D与米勒成婚过于草率,他们的结合根本没有感情基础,而是出于各自的目的。D原以为同美国人结婚,便可马上去美国,还可以把已在巴马科的哥哥及在上海的姐姐都弄到美国去。至于米勒同D结婚,也有其目的。米勒在美国一家经营古董的公司任职。当年他已33岁,还未成婚,找个妻子可排解孤愁。另外,中国妻子有助他搜集中国文物。今年初,他们去上海探亲,D就帮米勒买到了中意的古董。当D在上
    海的姐姐提出请米勒帮忙去美国时,米勒满口应承。但等D的姐姐满怀信心地来到马里后,米勒却变了卦。
    重D与米勒之间的矛盾越积越多,致使他们的关系已濒于崩溃。D诉苦说,结婚到现在,她不知道米勒的月薪是多少,米勒从不告她银行存款有多少。米勒掌管家庭的财政大权,亲自经手采购一切生活用品。而她口袋里总是空的,米勒从不给她零用钱。米勒从未拿她象妻子那样对待,而老是提防她,她对这次婚姻的前景感到渺茫。去年底,D生下一女孩。米勒很不高兴,一定要D再为他生个男孩。由于长时间精神上的不愉快和产后未能得到很好的休息,D目前的身体很虚弱。现在D与米勒的婚姻处于维持阶段,D心里很明白,说不定哪天,米勒就会抛弃她。
    D未能从与马里留华学生S的失败婚姻中吸取教训,又草率与美国商人米勒成婚,导致了今日重蹈覆辙的后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