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亚洲四小龙”利用外国技术的经验(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5-04

    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的技术发展模式同南朝鲜非常类似。他们竞争优势的真正源泉是善于应用技术。·以出口导向为动力·
    “四家帮”迅速掌握技术的动力是出口导向。技术上有活力的公司在“四家帮”的经济中占支配地位。当局的工业和贸易政策奖励的也是那些取得了国际竞争能力的公司。
    香港当局为鼓励到国际上竞争,采取了最干脆的做法:实行不加限制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形之下,南朝鲜、新加坡和台湾则是逐步对外界开放它们的市场。它们鼓励到国际上竞争的主要方法是,保证出口至少同在国内市场上销售同样有利可图。
    50年代至60年代,它们最初采取了着眼于国内的战略,即扶助各工业部门以取代进口,刺激生产满足内需并促进工业化。但是,事实证明取代进口品的初步阶段是最最容易突破的。后来,台湾第一个放弃着眼于内部的工业化战略,转而采取鼓励出口的战略。
    它们在改变战略的过程中没有放弃鼓励新工业的保护措施,而是采取了一种双重政策结构,为与出口有关的生产制定了相当于自由贸易体制的一套办法。大多数观察家一致认为,对面向出口的生产实行实际上是自由贸易的体制是“四家帮”在出口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这种结构不为出口提供补贴,消除了实行保护会产生的抑制作用。为了避免造成一个与经济其他部分隔绝的出口飞地,这种结构决不能使出口生产商为国内市场生产或毫无必要地使他们不敢利用本国生产的投入物。
    此外,南朝鲜和台湾在把资源从农业转到工业部门的同时,仍注意提高其农业的产量,否则不可能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
    另一方面,公营企业经营得法以及当局的规定也产生了预期的效果。
    香港、南朝鲜、新加坡和台湾的经验表明,在一种扶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的经济环境中,通过把进口技术与本国在技术方面的努力相结合,可以从较低的起点获得怎样的成就。这种结合是逐步进行的。在这条道路上的每一个阶段,这种结合都是集中在最有可能在短期内获得竞争力的工业部门。首先发展的是比较简单的能力,首要的重点放在掌握一般性的生产技术方面。第二位的重点放在消除依靠外国人来复制他们最初提供的东西这种必要性上。
    总之,“四家帮”在发展自己能力的同时一直在有效地利用外国的能力。它们以出口为主导的战略加快了工业的技术改革进程,从而跻身于世界最有竞争力、最有活力的经济之列。(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