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日元升值后日本企业的重要动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3-02

    【香港《经济导报》2月16日和23日二期文章】题:日元升值后日本企业的重要动向(作者熊烈)
    持续了一年多的由日本巨额外贸顺差引起的、在西方大国逼迫下实行的大幅日元升值使得二次大战后几十年来在日本所形成的不断向上的顺景受到了冲击,调整在不断进行,经济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不难看出战后几十年逐渐身登娇子地位的日本“积重难返”,在出口受挫之余,更加显示出扩张的本质。
    一年多以来,日本在海外的生产和合资经营,已远远越出了第三世界地区,而闯入了西方大国的心脏。
    美元疲弱,使美国产品对外国采购者具有吸引力,但更令外国资本垂青制造这些名牌产品的企业,激发对这些企业的占有欲。在美日半导体贸易战厮杀之余,两国达成的反对日本在美国倾销的协议签订之后,受到经济风暴压力的日本垄断资本转而谋求在庞大的美国市场上以变相的办法攫取份额,便是一例。
    10月下旬,日本在苏联的工业展览会。每日平均吸引5万观众。展览是为了进一步的贸易。大额订单向苏联供货的交易,一年多来加快了步伐。制造业中的苏日合资公司今年即将成立。苏联虽然是超级大国,但是它和日本合资的各类企业都完全按照第三世界的模式;即苏联提供土地、厂房和劳动力,而日本提供技术、设备和管理。
    日本多年来与亚洲国家台营或其它合作还在继续,与此同时,和欧美的合资经营势头在日本新经济形势下有增无已。
    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西德西门子竟是依靠东芝的生产许可证才在去年11月生产出1兆位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使西德在半导体工业向世界水平迈进了一大步,至少缩短差距两年。
    日本这种海内海外双管齐下的推销术之神速,令西方的厂商自叹不如;渗透扩张之深广,令人瞠目结舌。输出收缩,科研积极进行二次大战后经过日本人多年的奋斗,世人对日本产品“便宜但质量差”的恶劣印象已发生了彻底的变化。在科技领域的惨淡经营,如今各种技术并蓄兼收,创新不穷,摹仿抄袭大王的帽子也被甩掉了。一年多来,虽然各公司的利润率普遍下降,但大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并未压缩,他们看出这是关系今后存亡和市场搏斗的命根子,一刻也没有放松。为节约劳动成本提高生产率而发展的自动化和机器人,日本在数量质量方面都走在前面。除了自动化,借科研以提供高性能的、价格合理的高档消费性产品以进一步开发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内市场,是日本应付当前的输出呆滞的重要措施。与国际企业联手开发对付日元升值而改善出口地位的又一做法是日本大企业借助国际制造商,联手向外开发,这是它们以前未采用过的手法。
    例如三井物产株式会社联合西德的西门子在内的5间国际公司,在泰国对120亿日元的国营铁路信号系统进行投标。利用西门子已在泰国国营铁路康采恩承包过多次合约的经验,可以降低成本造价。
    丸红株式会社也组织美国西屋公司在中国石塘口燃煤火力热电厂3亿美元的建设工程中投标,与三菱集团竞争。住友株式会社则与瑞士的史普勒歇以及瑞典的通用电气ASEA一道赢得了云南省鲁布格22万伏水电站17亿日元的承建工程。
    这样的新招,方兴未艾,还不太普遍,但它部份地弥补了日本出口产品价格上的不利因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