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中性化──两性的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7-03-02

    【新加坡《联合晚报》2月17日文章】题:性别差异消失个别差异增强(作者柴松林)
    不久前看到女儿和儿子交换裤子穿,引起我的注意,发现社会有逐渐中性化的趋势,不再像过去那样,两性的性别差异极度明显。
    促使性别差异消失的社会因素十分复杂,推究起来,最主要的有以下诸端:一是教育,在传统的有系统的教育体系中根本没有女性的地位。即使在富裕阶级,女性偶有受教育机会,亦与男性的内容全然不同。但近年来,女性受教育的机会与男性相等,且教育的内容也非常接近,使两性在对事物的认识上、价值的判断及谋生的能力上,差距减少;二是经过了产业革命,趋向于以智力控制生产工具,而在智力上两性并没有不同,所以女性的生产力与男性相等;三是由于社会已开发到一个阶段,女性的就业机会逐渐增加,在经济上获得了自主的能力,对于男性的依赖减轻。四是社会开放,教育水准提高,经济生活独立,有朝多元化方面发展的机会和能力,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而不必像过去唯一的目的和手段,是单纯的只靠女性的柔弱。
    因为这些因素,使两性的性别差异逐渐消失,趋向于中性化。中性化的结果会导致更大的社会变迁,主要的影响将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个是工作:在过去从事哪一种行业或在行业中担任哪一种职业,是凭能力和志愿,而与性别无关,所以会在职位与工作报酬方面,消失男高女低的现象。第二个是家务:男主外,女主内是一向的传统,形成的原因是因为两性生产力的不等和女性就业机会的不足,处理家务成为女性的专业,甚至于演变成侍候男性也成了女性无奈的专业;当女性的经济活动与男性相等时,家务的处理也演变成为由两性共同承当,合作家政将成为主流。第三个是商品:过去在服饰、化妆品、用具,各种商品的外貌、颜色,甚至于性能上两性都各有不同的设计,无法两性互用。中性化的结果发展成为两性共用的设计,同时在活动上亦趋向于单一化,两性共同活动的机会增加。第四个是教育:传统社会两性分别在不同的机构受教育,教育的内容亦不同。未来则各级教育机构都将开放接纳两性,只收单性的学校必将对异性开放。第五个是婚姻:在传统社会,性别分殊,使非依赖异性无法得互补的需要,中性化则可以减少这种对于异性的需要,单身者会增加,离婚率会上升。第六个是感受:过去男女有别,责任也由单一性别承当,无论男女两性,都各自感受到沉重的压力;中性化以后会缓和这种紧张,使两性均能享受更愉悦的人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