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纽约《中报》载文认为:芝加哥中国出口贸易展销会形式死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7-31

    【纽约《中报》七月二十四日文章】(作者一言)中国历来重农轻商,特别是在文革期间几乎同西方断绝了贸易来往。自邓小平掌权以来,对外贸易几乎成了实现“四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六年芝加哥中国出口贸易展销会”就是在此形势下举行的。它是中国一九四九年至今在外国举办的最大展销会之一。
    据我了解,中国举办这次展销会怀有正副目的:出售产品;了解美国商界的情况(包括探讨美国市场);寻找投资和赴华办合资企业的外商:交朋友,以打开外贸局面。展销会期间赴会者计一九○○人次,其中大多数人把展销会看成买和卖的场所,因而很多会众是为了在了解了中国的产品后,进而介绍自己的产品。然而由于中方这次主要是想卖而非买,因而使很多美商感到中国人只想自己赚钱而不让他人赚钱。
    这次展销会,采取的是中国一贯的摆摊位展览形式。这种方式是否和展销者的目的相合,仍有商榷的余地。首先,如果展销会是为了出售产品,这样的形式是否过于死板。在西方洽谈生意多是在聚会、餐桌或喝咖啡中进行的,气氛轻松,不使人感到,一坐下来就必须掏腰包买东西。其次,如果展销是为了让与会者参观产品、了解价格,就应该在产品上标上价格。可是这次会上,绝大部分产品不标价格。可是,客户不见兔子不放鹰
    ——先问价后才考虑洽谈,结果,会上频频问价,展方人力耗费不少,还可能出错、误报。第三,从人力、物力、花费上讲,办这样大规模的国外展销是否合适也是一个问题。据本人了解,在芝加哥贸易中心的大厅里租展览地,每二十五平方英尺左右的展地每天要花八千美元,还要花二、三万美金租用具,外加代表团人员的吃喝住行及来往。当然,这次的成果不可抹煞,大多数地区都做到了生意,可是中国这个外汇十分宝贵的国家应尽可能花少得多的人力、物力和美金来获得这样的成交额。只要中国选派实际搞贸易和生产人员组团出国就行,不必派各机构的官员随行。若说到展品本身,中国更应该做一番努力。这次的部分展品只适用于国内,比如家用电器只能用二二○伏,电器插头不合美国规格。还有些产品不是按美国技术标准生产的。其实换个插头、变压器并不难,难的是主管者有战略眼光,一想到出口就能作相应改动,以适应外宾需要。这也就是新加坡、南韩、台湾,特别是日本在世界上打开局面之根本。一说到出售产品,有点商业经验的人都会马上就联想到样品的问题。由于中国的经营方式长期以来“我行我素”,从来不以提供样品为然。这次会上,首先缺少的是样品。而外商正好相反(外商常常以有人索取样品为幸事)。中国很少考虑为买主提供免费样品,有的甚至连对方自付运费都不愿意。由此可见,中国还未摆脱其一贯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经营方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