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邓小平领导第二次革命(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6-01-04

    【本报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时代》周刊今年第一期把邓小平推选为“一九八五年的风云人物”(前译新闻人物,见十二月三十一日本报)。这一期《时代》周刊以邓小平像做封面,还以二十四页的篇幅(约合中文三万余字)介绍中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领导下,各方西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文间穿插了十八八幅图片。该杂志编辑部还专门发表了《告读者》,说明评选邓小平为“风云人物”的原因和经过。现将该杂志的《告读者》和介绍文章摘登如下:告读者
    自一九二七年以来,《时代》周刊每年都选出在前一年中对世界事态发展产生过最大影响的个人和事件。在今年选择第五十九位“当年风云人物”时,编辑部考虑过诸如强有力的苏联新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等重要风云人物。编辑部最后决定超脱日常新闻而考察对历史具有巨大潜在影响的现象:中国彻底的经济改革。这场改革向马克思主义的正统观念提出挑战并解放了十亿人民的生产活力。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由于实行这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而成为《时代》周刊“八五年风云人物”。
    《时代》周刊自邓执权以来曾多次发表介绍邓的文章,在把他定为“七八年风云人物”时曾介绍他采取的大胆措施。自那以来,本刊曾数次发表封面报道,介绍他领导的改革的范围之广和所产生的影响。
    今年作出这一选择的一个因素是今年十月份山市民、学术界和企业界领导人以及《时代》周刊主编组成的《时代》新闻代表团对中国进行的五天访问。在参观中国的一些试验并同邓会谈了一个多小时后,代表团成员一致认为,这个国家所取得的变化大大超过了他们原先的估计。高级编辑亨利·马勒说:“除了物质空间——工程建筑和交通——外,官员们的坦率和务实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丝毫没有向我们谈论在苏联或东欧即便是最开通的官员也不会不谈的意识形态问题。”
    在马勒领导下,三十三名编辑、撰稿人、记者和从事报道和研究的人员负责论述和分析中国正在进行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报道是高级撰稿人乔治·丘奇撰写的。邓小平领导第二次革命
    在一九八五年,邓拿出最新的证据,证明他决心把改革进行到底,而不管结果如何。在基本完成农村的改革,使农民按自己的心愿耕种和开办私营企业以后,邓把力量集中到更为艰巨的工作上,即进行城市改革。
    邓要在本世纪末使中国摆脱仍然非常落后的状态,这场改革如果成功,那就可能给全世界造成深远巨大的影响。
    苏联历来害怕它东南边界一侧众多的中国人。如果中国的改革成功,它就会面临一个大大加强的邻国。其他地区、特别是第三世界的共产党人也会看到一种取代失败的苏式马克思主义的办法。中国在远东的许多邻居,会发现政治上的敌人变成了贸易伙伴,一个经济弱小的国家变成了强有力的竞争者。
    邓使中国公民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超过世界其他任何一位领导人。仅仅相隔几年重访中国的外国人简直不相信他们访问的是同一个国家:丰富多采的食品自由市场、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建起来的整洁小屋和充满生气的乡村工业、接受计算机技术,这些都是他们以及他们的东道主没有见过的。《时代》周刊把邓小平选为一九八五年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不断对中国和马克思主义进行的改革比这年其他人和事更有希望改变历史进程。
    然而,在所有这些来势凶猛而又重大的事件和现象中,只有戈尔巴乔夫晋升到苏联领导层这一点就对世界产生深远的重要意义来说,最后能够与邓在中国实行的全面改革相比。可是,尽管戈尔巴乔夫在接管权力时表现出一副了不起的样子,尽管他和里根在举行最高级会晤时垄断了各报的大字标题和电视广播时间,但是戈尔巴乔夫在年底前对历史的影响仍然是潜在的影响,而远非实际影响。他那充满生气和活力的个人作风远远超过了他在苏联内外政策方面实行改革的重要性。虽然戈尔巴乔夫也象邓那样将振兴国家经济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作为他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但是戈尔巴乔夫一开始所采取行动的那种谨慎性只能衬托出邓已在中国实行的改革远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更激进,更带有根本性。理查德·霍尔布鲁克在华盛顿于一九七九年同中国恢复正式外交关系时是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他说:“在邓这一类人中间,世界上现在没有哪位领导人正在做象邓这类人正在做的事情。”(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