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变化的中国许多不好现象依然如故(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28

    【日本《国际贸易》五月二十一日至八月十三日连载文章】题:变化的中国,不变的中国(作者日国贸促会常务理事武吉次朗)
    我从去年春起,担任了一年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驻北京事务所所长。这一年中,中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色彩鲜艳的服装、高层公寓的建筑热潮,夜市的喧闹、社交舞蹈流行……在北京,禁止汽车鸣笛并规定夜间开灯,与日本类似的交通标志大量增加,各处相继建起了地下通道和人行横道桥。
    人们的价值观也确实开始发生变化。多年来只强调“节约、朴素”,这种消费观念已向“过好日子”的方向转变。职业观也有了改变。人们不是单纯希望到“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国营企业工作,也出现了兴办个人经营或集体经营的企业。然而,仔细观察即可发现,变化还是表面的,仅限于局部,在外国人忽略的地方或难以理解之处
    ,“依然如故”的情况大量存在。午夜的北京机场
    那是今年三月的事。当我坐上由中国某城市飞往北京的班机时,由于北京刮大风,飞机改在天津着陆。与通常一样,我在没有任何正式说明的情况下等候了好几个小时。好不容易返回北京机场,已近凌晨三时了。正象我所担心的那样,找不到出租汽车。终于,我抓住一辆只剩一个座位的出租汽车。据司机说,“伙计们不知道飞机何时到达,多数都死了心,放空车回去了”。
    六年前,我从中国返回日本时,由于成田机场有雾飞机不能降落,改在羽田机场着陆。当办完手续之后,已是凌晨一点。但是,机场上却排列着许多出租车。司机告诉我,“收音机里广播了改变降落地点的消息,所以,值夜班的出租车都集中到羽田来了”。
    把这两次体验作一番比较,就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是信息的流通。在日本,任何消息都立刻载入电波流传开来;与此相反,在中国,许多信息到负责部门就不再传播,变成负责人的“私有财产”。因此,不是亲近的人是不告诉你的。
    中国的技术人员为了进修学习或实习,大量到日本来。日方交给他们大量资料并加以解说。而厂家的技术人员常常感叹地说:“他们归国后,把这些资料放进自己的抽屉锁起来。如果是在日本,将把有关内容加到报告中,召开报告会,为知识的共有化服务……”
    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情况:各式各样的考察团络绎不绝地到日本访问,而且重复地提出相同的问题。难以忍耐的日方如果说“关于这一点,我们已向上次贵局来的XX先生介绍过并赠送了资料”,那么,对方就会露出发呆的神色。(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