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中国仍奉行改革的方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25

    【西德《法兰克福汇报》九月二十三日评论】题:中国仍奉行改革的方针(瓦格纳发自北京)
    中国在继续走它对外开放和经济改革的道路。一九八六年开始的、这几天经济专家和政治家在北京讨论的下一个五年计划草案,也是打着这个旗号。将在明年春天由全国人大通过的这个计划,有三大目标:提高大中企业的效率,改进社会主义计划下的“市场体制”,以及逐渐地用对经济的间接控制代替直接控制。为此,规定要精简政府机关。
    北京明确地说,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仍然是中国的对外开放。中国要比迄今要多地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总额为五百亿美元的数值不大的对外贸易,在下一个五年计划中要增长百分之四十至五十。
    这个计划的目的是逐步消除中国经济的根本弱点,人口多、工业基础薄弱、生产技术落后和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这些弱点的原因。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有它的特性,即纸面上大多是超额完成,而在农村、小工厂和海关的实际情况则是另一个样子。然而,中国这方面也在出现变化。虽然要检查经济数字的形成仍然是不容易的,可是,在关于目前在执行的五年计划的中间结果的报纸报道中,不仅提到可证明成就的比较数字,而且也报道那些表明困难的数字,如运输方面的困难,在购买力提高的情况下商品供应不足,或者原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的发展不平衡等。对高级官员的腐化和贪婪也早就不加以隐瞒了。这是值得注意的。
    当然,对于中国经济现代化来说,政治上的稳定比上述这种控制更为重要。这几天正在北京为此奠定基础。邓小平实现了党和国家领导机构(从政治局到各个部、直至县一级)的大规模人员更迭。许多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日常行政工作感到困难的革命老前辈退下来了。比较年轻的、有知识的人接过了领导权。
    北京还将作调整,以便把人民想富裕起来的愿望以及外国人想增加合作的愿望同中国的现实一致起来,这个现实就是:这是一个原料丰富、人民勤劳的发展中国家,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之国,由于其历史,它也拥有大批习惯于从长时期来考虑问题的官员。对这个迫不及待地要上升为工业国的国家来说,还要等几十年。中国人认为,经济上先进的国家是可以提供帮助的,如果它们不着眼于短期收益的话。中国决心坚持它的务实方针。迄今的成就可以确保人民和外国经济伙伴的信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