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台湾“中研院”院长吴大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14

    【台湾《时报杂志》文章】题:强人吴大猷(作者江才健)(原编者按:近几年来,中研院院长吴大猷先生以他一贯直率的文字或话语,批评一些“看着叫人生气”的事情。在中国这个讲究人情味的社会,尤其在忌讳似乎特别多的台湾,吴大猷先生的直言批评,是叫许多人颇为不悦的。尽管如此,吴先生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对社会所表达意见的诚实,已经为他在社会上树立了一个道德勇气的地位,他的意见也获得相当普遍的肯定。)
    吴大猷先生一九○七年出生在广东,小学教育主要是在老家番禺的小学完成。小学毕业后,吴先生考了一个守旧的广府中学。吴先生念完一年,成绩虽名列第一,但是看看读下去没有多大意思,于是跟伯父去了天津,投考南开中学。在南开念了五年中学,吴先生在高二以“同等学力”考取了南开大学的矿科。一年后矿科停办,他便决定改习物理,未料此一改变,使他日后走上物理研究的道路,而且成就出众。
    一九二九年他由南开大学毕业,校方便请吴先生担任了近代物理和力学等课程,教古典力学、热力学和量子论等。在南开大学教书两年,吴大猷获得中基会研究奖助金,到美国密歇很大学研究深造。
    在密歇根大学,吴先生两年时间便完成了他的博士学位。后他继续获中基会研究奖助金,决定留校研究。一九三四年,吴先生应北京大学之邀回国。
    吴大猷先生和他在南开大学的同学阮冠世小姐,经过在南开大学的认识交往,后一同乘船赴美求学,也同回到中国,一九三六年,他们在北京结婚。他出版的头一本书是《多原分子之结构及其振动光谱》,书的序中对他的老师饶毓泰先生的关怀提携表示了谢意,书则是献给他的夫人阮冠世女士。
    多年来,坊间一般都说吴大猷先生有两个了不起的学生,那就是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对于这一段师生缘,吴先生也有所提及。
    一九四一年吴先生在西南联大教书,曾经在研究生班上教过杨振宁先生,杨振宁先生在他前几年出版的论文集中,也提到这段经历。其实当时研究生班上优秀学生,除杨振宁之外,还有黄昆、黄援书、张守廉数人,这些人后来都在物理科学上卓有成就。
    吴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李政道,说他应付课程,绰有余裕,每日都来吴先生处请求给予更多的阅读物及习题。而在吴大猷先生后来推选出国学习物理者之中,李政道先生正是其一。
    一九四六年,吴大猷先生在国内呆了十二年后,再度出国进修。一九四八年在国外时,他获选为中研院在南京选出的第一届院士。一九四九年原预备回国,但因国内情势已变,乃前往加拿大主持其理论物理组,开始其十四年的加拿大阶段。一九五六年十一月至一九五七年八月,吴先生回台湾的台大讲学,并接受梅贻琦先生之请,到清华授课,讲古典力学及量子力学。
    一九五八至五九年间,吴大猷应邀至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为研究员。六○年底至六一年则应瑞士洛桑大学之邀,讲他刚开始研究的气体及离子体理论。
    一九六三年,吴大猷离加拿大国家研究院至纽约布鲁克林理工学院任教,两年后转往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并担任系主任。纽约大学的教席是吴先生在海外最后的一次经历,一直到一九七八年退休时为止。
    吴先生一九六七年到七三年,以一部分时间在外、一部分时间在台的方式,受命担任国科会主委,在一九七三年六十五岁时由国科会主委退休,一九七八年由纽约州立大学退休,开始长期回台定居。两年前,钱思亮先生去世后,吴大猷先生得到极高的选票,被推选为中研院院长的候选人之一。虽然他自觉年事已高,但是在海内外众望齐归的情势下,他还是接下了这个工作。
    吴大猷先生近年在台的生活,可说是极其清简单纯的。他的夫人于一九八○年在美去世,他的儿子目前在美国经营一家生物工程的公司。
    近年来,吴先生回国日久,眼见社会上处处不合时宜之事,经常为文批评或指正。事实上,如果是身处一个较上轨道的社会,象吴先生这样的学者,自可在其学术天地间有所追寻,不需要常常来写这种学术之外的文字。但是,中国士大夫的使命感,恐怕使他还会继续下去的。而环顾近时台湾,如吴大猷先生之直言无隐、言必中的之学者风范,也是愈益罕有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