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纽约《中报》社论:大陆真的要再过七十五年才能赶上台湾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05

    【纽约《中报》八月二日社论】题:大陆真的要再过七十五年才能赶上台湾吗?
    日本经济企划厅二十一世纪太平洋地区经济结构研究委员会,最近提出一份名为《太平洋地区展望》的研究报告,评估包括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形。其中有关海峡两边中国的部分指出,台湾与大陆的平均每人所得今年分别为三千一百六十美元及四百美元,比数为八比一;接着,他们估计一九九○年两边所得将为四千一百三十美元及五百四十美元,比数仍为八比一;公元两千年时,则为六千七百三十美元及九百五十美元,比数七比一。于是,引述这项报告的中央社推论说:“依一九九○年和二○○○年两个数字来推算,十年才由八比一拉近为七比一,若要将比率拉成一比一,则公元二千年后,还需六个十年,也就是要到公元二○六○年”;“在国民平均所得方面,共党统治下的中国大陆要想赶上中华民国的台湾地区,最快也要等到公元二○六○年”。
    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国家如中国,出现国民所得的地区性差别,这原是常见的事情;何况台湾经过日本五十年的统治,光复后旋即与中国大陆形成割裂状态,两边出现所得差距,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可是,不愿意看见中国统一的人,即以此为借口,说中国要统一,必须等到两边的所得和生活水平拉平之后,才能水到渠成,上述的说法和推论,正符合了这些人的胃口,势将使他们更加振振有词,建议把海峡两岸统一的问题推置到七八十年之后再说了。因此,我们不得不对此问题稍加论述。
    首先,我们要指出中国大陆因政治社会制度不同,故其国民所得的估算有严重偏低的情形。本报去年十月二十日题为《论中共的经济建设目标》的社论中,就曾指出中国大陆的所得统计有一极大的偏执,即将“国民收入”局限于有形的财货生产,即所谓“社会生产”部门,而忽视了重要性与日俱增的服务部门,因此,其每人平均收入如按国际标准计算,可能被低估了百分之三十左右。其次,由于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大陆人民可以用人民币五元的区区之数目租用两个卧室的公家住屋,可以享受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可以购买廉价的配给日用品……如果将这些社会福利因素加入考虑,则大陆每人平均所得可能还要再调高百分之三十以上。
    其次,我们要指出一个推论方法上的问题,那就是,经济成长的幅度,以初期或所谓起飞的阶段为较高,随着经济的进步与成熟,成长的幅度就会逐渐和缓与稳定下来。美、英、法、德等工业先进国家成长率之所以难得超过百分之五,远落于许多开发中国家之后,其故在此。因此,如果以某一阶段的成长率,去预估未来六十年的两个发展阶段迥然不同的社会经济成长情形,这是危险的、错误的。台湾经济经过五十至七十年代约三十年平均百分之八的高度成长,从一九七九年起,则已逐渐下降,去年虽回升至百分之十点九,但有如强弩之末,旋即重陷萎缩状态。反观中国大陆的情形,自七九年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新经济策略之后,经济成长率均在百分之八以上,去年且高达两位数字;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竟增加百分之二十三左右,中共当局深恐景气过热,不得不采取各种冷却措施,以求稳定。基本上,这也就是因为中国大陆经济现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的缘故。海峡两边既然处于显著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之中,则以某一时期的情况去推断未来六十年的发展情形,显然是有问题的。
    此外,经济力量的比较,也不能过于偏重于平均每人所得的多寡,尤其不可忽略她的国民生产的高下。若论平均每人所得,当今世界上最高的乃是科威特和瑞士等小国,美国和其他工业先进国家都要拜下风,但是,科威特与瑞士在世界经济上却是无足轻重的国家,因为他们的国民总生产太少了。
    我们期望海峡两边中国人民都能民丰物阜、日进康庄,经济发展水平日渐接近。我们不同意一种轻率而不健全的言论,既夸大两边的经济差距,又断言此种差距无法或难以缩短,以致一面膨胀了台湾方面的骄傲心和虚荣心,一面贬抑了大陆人民经济发展上的成绩。我们尤其反对一部分别有用心之人夸张两边经济的差距,作为永远保持分裂状态的借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