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中国作为一个空间大国稳步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9-03

    美刊高级航天编辑克雷格·科沃尔特访华后说,迄今的成绩已表明中国人有从事航天研究开发所需要的全部能力,已为在广泛规模上掌握八十年代的技术做好了准备。认为我问题在于节俭的预算能否保持航天计划的势头,并且存在管理问题
    【美国《航空和空间技术周刊》七月八日一期文章】题:在中国各地高级技术与日常生活的鲜明对比(作者该刊高级航天编辑克雷格·科沃尔特)
    中国今天正在巩固它作为一个世界空间大国的地位方面取得稳步的进展。
    中国人利用它的尚不够完善的技术向人们表明,他们具有从事航天研究开发所需要的全部能力。
    中国人已经研制成功两种巨大的推进系统,其中包括一种能够执行发射对地静止轨道卫星任务的以氧氢为动力的上一级推进器。他们已经掌握了为回收侦察胶片所必须的成像和重返大气层技术。
    我随同美国航天技术访华团访问了中国各地。我发现,在许多航天与航空设施里,有许许多多先进的计算机。
    问题不在于中国人是否能取得实施一个有效的航天计划的能力。问题在于中国节俭的预算是否能保持任何航天计划的势头,并给予很多自主权,使得这个势头能够进一步加快。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将为其航天技术开发规定发展方向。中国军队控制着这个航天计划的一些重大的部分。
    美国代表团看到了一大批年轻的航天技术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这表明中国已开始从文化革命的损失中恢复过来。西安无线电技术研究所的年轻工程师们正在研制供一种遥感卫星用的先进的成像系统。
    在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里,人们已在研制中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工作有很大进展。在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人们则急不可待地要把他们的高质量的红外线元件投入世界市场。
    无论美国代表团走到哪里,中国的高技术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之间鲜明的对比都是令人吃惊的。
    然而,中国迄今为止在航天方面取得的成就、大量引进的计算机以及有了一批年轻的管理人员,这一切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表明中国人已经为在广泛的规模上掌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技术做好了准备。
    如果中国人打算成功地完成这一任务,北京的、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比较严厉的领导人指望要取得多少东西,就必须付出多少东西。
    在我们的访问中,有一个很好的事例,那就是中国人不厌其烦地盘问美国代表团里的固态火箭助推器专家,让他谈能够直接运用于中国的弹道导弹计划的技术,而北京的航天计划领导人却对中国航天计划与能力的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愿谈。
    另外一个问题是基本管理技能问题。
    在我们在中国各地访问的整个过程中,我们看到这里缺乏领导航天计划的强烈意识,谁负责什么这个职责问题从来是不清楚的。中国的航天与航空计划,从结构上说,分成了太多的独立部门,以致无法在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发展高级技术所必须的那种情报交流活动。为这同一个计划而工作的各个机构似乎互相配合得并不好。
    如果中国人能够解决他们的预算问题和管理问题,并对技术交流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那么,我们在中国的大学里看到的那些受过计算机技术训练的热情的年轻一代大学生,将担负起剩下的工作,使中国人在二十一世纪成为一支更有竞争力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