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英《经济学家》载文认为:世界小自耕农的增加促进了粮食丰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5-04-02

    【英《经济学家》二月二日文章】题:自耕农民在兴起
    七十年代,正当联合国的一次会议声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已经开始”之时,印度旁遮普邦、缅甸和斯里兰卡农民的生产却取得非凡的增长,造成了印度次大陆史无前例的粮食盈余。中国的农民在过去的七年里,在他们的小块耕地里的每一平方英寸的土地上,以每年平均增产百分之十二的生产率,使他们的小麦增产了一倍。
    贫困国家的新成就打破了传统的老观念,即认为大的水坝、大的灌溉系统、大的农场、每一件大的东西都是使农业增产的道路。中国、旁遮普和第三世界其他地方农业改革的英雄们都是小的自耕农。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出口作物。受市场力量驱使的小农场繁荣起来(肯尼亚的茶,巴西的大豆),但是集中经营带来的却是悲剧。加纳的可可种植业一度很兴旺,后来可可种植业衰落了,因为加纳各种官僚主义的委员会把他们的国家变成一种大型国营农场。
    尽管自耕农在各地获得了成功,他们只发挥了一部分潜力,他们占全世界农民的百分之九十八,但是他们生产的粮食只占全世界粮食生产的四分之三,占世界粮食出口的四分之一,而且在许多地方粮食还不够吃。要使他们下个阶段的农业革命蓬勃发展需要作出三项决定:
    第一,贫困国家需要取消所有对农民不利的政策,其中包括价格控制(它使农民从他们的产品中得到的收入减少)、定得过高的汇率(它促进农产品进口,并减少农产品出口)、保护主义的贸易政策和工业政策(它使化肥和农业机械的价格大大增加)。
    第二,在最贫瘠的土地上多运用科学是重要的(而且出人意料地容易)。除了在人口较少的非洲之外,世界各地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办法现在主要是提高每英亩的产量,而不是增加耕种的面积。产量提高大都来自技术飞跃——特别是来自绿色革命。
    第三,贫困的国家需要认识到,最好的投资不是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水坝,或上千亩的农场,而是向农村道路、学校、村庄的自来水投资,即向任何能使当地出现增加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的事情投资。如果农民没有地方可以花费他赚到的钱,也就没有可促使他为市场种植作物的动力。
    在农业上取得成功的第三世界国家,几乎都采用了根据上述三个建议制定的政策。
    富国应该停止补贴他们自己的农场主,美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向埃及这样的国家倾销他们经过补贴的剩余粮食造成很大的损害。这种倾销使眼光短浅的当地政府得以把供应城市贫民的食品保持在很低的价格上,从而使当地的农民破产。而且,依靠进口食品的生活,也拖累了经济发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